过年之前,许多人家都要来一次大扫除。那些清理出来、长期不用的旧物,按老法儿来讲,应该毫不犹豫地、坚决地扔掉,美其名曰“扔穷”。但现在不少人已经开始将这些“二手货”放到网上进行交易,以至于在春节黄金周中,不少宅在家的人把淘二手货当作新春度假的一项重头节目。
“二手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人们所关注。当她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之后,俨然成为了最为时尚的“分享经济”的代名词之一。对于许多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因为对过去贫瘠的害怕,所以买东西就是要买全新的,淘一件二手货似乎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而且他们也无法接受别人使用过的东西。然而,当你真正去淘过一次二手货之后,你就会觉得其中的乐趣已经远远超过了价格本身。
大学同学小王的父母在春节里准备买一套带有过滤以及加热系统的鱼缸,到花鸟市场一看,基本上都接近2000元,原本老两口准备咬咬牙也就买了,但是小王在网上一查,发现隔壁小区正好有人要卖掉一套二手的,只用了还不到一年,因为马上要搬家,所以准备低价出售,价格只有300多元,而且还附送鱼缸里面的鱼。小王立刻帮父母买回了这套鱼缸,他的父母也对二手物品交易充满了兴趣,让儿子把自己家里不需要的东西也挂到网上去。
事实上,买卖“二手货”早已不是穷苦年代里的不得已而为之,其已经成为了融汇勤俭环保以及陌生人社交的一种新兴生活方式。新商品是没有温度的,用户需要通过性价比来做决策。但二手商品的价值不标准,没办法直接说清楚,更多的需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海外的情况来看,大到房子、汽车、家具,小到家电、书籍、服装、餐具、玩具、运动器械等等,二手货的交易领域几乎遍布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美国的一家媒体曾经对1000名成年人进行过一项关于二手交易的在线调查,91%的人会考虑购买二手物品,29%的人在过去的12个月中购买了二手货并减少了买新品的开支。调查对二手物品做了总结归类,最受人们欢迎的是书籍,然后依次是CD、DVD、鞋子等。二手物品的种类很丰富,不论男女都有足够的挑选余地,而男女对于物品的挑选又各有不同,女性大都爱买书、衣服和鞋子,但男性对于二手汽车的购置欲要远远超过女性。在当地的一些人看来,二手货交易是对眼力、审美品位和时尚触觉的快乐挑战,它提供了更多的个性化选择。不仅节约了金钱,也是对地球资源的珍惜和保护。
海外的二手货交易火爆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像日本等国家,要丢弃大型垃圾,需要花钱,也就是付钱请人将大型垃圾搬走。因而人们更乐于在丢掉东西之前,想想能否回收利用。在当地人看来,将“人们不再需要的东西”提供给“有需要的人”,具有重大的意义。买家享受小钱带来的乐趣,卖家为闲置物再次受用而欣喜,二手交易焕发出勃勃生机。
现在不少的商家,特别是奢侈品品牌商家发现,二手货交易能够让消费者在门店花更多的钱。当一个人知道她能卖掉她的旧货时,她就愿意多付出一点溢价购买当季的新品,这样的消费模式曾经一直深藏在二手市场中,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品牌所发现。
随着中国消费升级、诚信体系不断完善、人们对绿色生活方式的认同,闲置物品的“流转分享”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经济学者看来,不同收入群体各取所需,实际上节省了社会生产成本。多余的闲置及时处理,继续发挥它的价值,这才是一种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