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2月0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正月十二耍社火 甘肃庄浪年味浓
韩冰
  在我的家乡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过完正月十二,年才算过完。

  这一天,为了纪念北宋护筑水洛城的名将刘沪,县城里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各乡各村都汇集在水洛城,举行声势浩大的祭祀仪式。大家围在“将军爷”刘沪旁烧香、叩头、挂红、递钱,挤都挤不到前头。道路两边卖香火的,一家挨着一家,一直摆到第二天。祭奠仪式后,社火表演队登场,其中最亮眼的是高抬。

  高抬表演队根据《白蛇传》《梁祝》等传统故事精心设计,用钢筋、钢管焊接成高低不等的骨架,再选取神话传说或历史典故中的经典情节,用彩条、绸布扎造山水、花木、禽兽或器物,造型巧装掩饰,不露半点破绽。

  儿童扎绑在高处,执道具亮相,或挥动衣袖,或刀光剑影,按固定路线串街行社。抬眼望,飘飘然凌空展现,惟妙惟肖,大有从天而降之势。有的如飞燕凌空,有的似天女散花,其妙、其高、其险,只觉惊心动魄。

  高抬本是民间社火的一种,源于先秦时期的傩戏,人们装扮成各路神仙。后来傩戏走出神庙,走街串巷,因观众太多,看不清,就出现了高抬。早期全靠人力抬,越高越巧越飘逸,观众越多,评价越高。随着社会的变迁,抬架子的由人改成马车、拖拉机、汽车。据清乾隆《庄浪志略·风俗》记载:“立春之先日,迎土牛、扮戏彩,以导芒神,士女竟观。”

  在装扮上,高抬要求严格,服装要崭新合体,色彩要鲜艳强烈,扎绑要平稳周正。演员一般选择俊俏苗条的小孩,他们虽然不唱,但经过玄妙设计,精心化妆,无声胜有声,能让观者想象无穷。不少外出工作的人,都要等到正月十二看完高抬表演之后,才舍得离家。

  新民晚报大学版学生记者 韩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连载
   第A24版:阅读
   第B01版:好吃周刊
   第B0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03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B04版:广告
“阿亮学长”用照片诉说温暖故事
离家求学不常伴 写封家书慰亲情
正月十二耍社火 甘肃庄浪年味浓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8正月十二耍社火 甘肃庄浪年味浓 2017-02-09 2 2017年02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