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原来当过兵,从部队退役回来后被安置到一家加油站工作,当时签的劳动合同是3年。由于他只有初中文凭,在加油站仅能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加上本来就不喜欢这份工作,在合同到期前一个月,人事部通知将不再续约时,小黄就准备找新工作。可母亲对此极力反对,认为公司不该终止合同,不仅到儿子公司的人事部大闹,还威胁加油站的站长。小黄对母亲的做法十分反感,认为在领导和同事面前颜面尽失,决定放弃加油站工作,打算利用在部队当司机的经历找新工作。
我建议小黄在未找到工作之前继续留在加油站,只要有技术,小黄在加油站的收入和职位自然会上升。同时我也提醒小黄,作为一个有家庭的男人来说,没有工作是有风险的,而且很容易爆发家庭危机,再加上有黄女士这样事事操心的母亲,他的日子不会好过。小黄点头称是。
原以为矛盾解决了,谁知儿子爆料母亲的“高压”让他很累。母亲从小对他管教很严,一切都得听从母亲的意愿。小黄从小就不太愿意读书,初中毕业时,成绩很不理想。后来他决定继续读书,但母亲的一番冷嘲热讽,让他打消了读书念头,小黄至今很后悔。
在成长过程中,小黄已习惯了依赖母亲安排生活,就连当兵也是她一手安排的。随着年纪渐大,母亲的过度关爱,让儿子越来越无法接受。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母亲对儿子相处的对象百般挑剔,直到小黄坚持要娶现在的妻子,母亲拗不过,小两口才磕磕碰碰地走到一起。成家立业后的小黄不但没有摆脱母亲的“看死盯牢”,连儿媳也一起被婆婆管着。
小黄患有鼾症,常常在睡觉时喘不过气,母亲劝他去医院做手术,儿子因惧怕开刀迟迟不愿意去。母亲因担心儿子每晚都要到小夫妻房间里看儿子的睡眠情况,让小夫妻俩倍感尴尬。
其实,母亲的做法在当今社会很有代表性,父母总是认为孩子没有长大,管头管脚,殊不知有时是好心办坏事。我劝母亲要想开一点,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生活,再这么干涉下去会影响小两口的感情。
同时我提议小黄和母亲相处时要就事论事,千万不要对母亲产生对立情绪,比如小黄的鼾症,即便母亲没有天天到他房里查看,也应该尽快把病治好,免得母亲担心。
通过对双方的劝说,母子俩接受了我的建议,母亲承诺夜间不再到儿子的房间,也考虑与儿子媳妇一家分开生活。儿子则怀着歉意答应会去治病,选择工作时也会参考母亲的意见。双方还根据调解内容签署了协议书。
调解后一周,我了解到了母子俩的最新情况,小黄已经接受了治疗鼾症手术,目前正在恢复中,并且在为应聘新工作做准备,一家人又恢复了以往的和睦和平静。
人民调解员 笤碣
【律师点评】
就这次纠纷中的母子达成的调解书一事,我们来展开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谈一下“民事法律行为”这个法律概念。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一个人所为的民事法律行为是要具备一定条件的,一是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不是所有人都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当然也不是说上述年龄以下的未成年人就没有任何行为能力,比如上中学的学生去文具店买学习用品这个行为,是不是就不发生法律效力呢?答案是否定的,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当然其他民事活动可以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另外,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民事法律行为第二个条件就是意思表示真实,也就是说所为的行为是行为人自愿的、真实的,没有受欺诈、胁迫等。最后一个条件就是民事法律行为不能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要强调的是,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时起具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者取得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
沈巧怡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