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2017年02月1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学学诗歌
关尹
  关尹

  一个名叫武亦姝的上海小姑娘火了。这个来自复旦附中的才女在第二届中国诗词大会舌战群儒,击败包括北大女博士在内的一众高手夺冠,她还只有16岁。真是羡煞众人。

  擅吟诗作对,当然是一件潇洒的事。但说实话,现在也许已不是一个属于诗人的时代了。哪怕放在十几二十年前,象牙塔里多少大学生对徐志摩、汪国真、顾城迷恋得一塌糊涂,能吟诵几段名篇名句,总能吸引来女生们欣赏的目光。现在呢?

  年少时,我也曾熟读唐诗宋词三百首,但终究敌不过老师和家长的“谆谆教诲”,转而把精力转向数理化题海。在大人们看来,这样显然更加实用些。后来,渐渐地诗歌失宠了,写诗的变成了“大熊猫”,诗人们也总是自嘲:再好的诗,能当饭吃?为生计犯愁,还能出多少好作品?

  确实,不能因为武亦姝一时的火,就断定说中华古诗词将迎来春天。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初中高中,家长们叮嘱的不外乎“学好英语”;业余时间里,送儿女去学奥数的、学钢琴的、学舞蹈的比比皆是,但很少能听说送他们去学背古诗的。在应试教育的大棒下,在实用主义的旗帜下,想要改变人们的观念,必然是一件很难的事。诗词文化的复兴,依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但一个没有诗的时代,注定是无趣寡味的。曾经流行这样一个段子,多读诗的好处是,当你出门旅游看到一处美景时,不是只会说“哇,好漂亮”,而是能触景生情地吟诵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朋友间道别时,不是只会说“再见”,而是可以抱拳来一句“山高路远,后会有期”。

  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多看点书、多读点诗,对一个人气质的提升是潜移默化的,也是伴随终身的。但愿少女武亦姝的走红,能够多唤起那么一些人,尤其是孩子的家长们,对传统古文化的兴致和重视。

  “你的问题是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大学问家杨绛先生的这句话,振聋发聩。还是想说一句:即便走得再快,也请勿忘“诗和远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11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连载
   第A25版:阅读
   第A26版:家装之窗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法谭
   第B02版:新民法谭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新民法谭
重点严防“污染下乡”
自强
学学诗歌
把药价中的水分挤干净
行囊里的爱
街巷中也有超人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学学诗歌 2017-02-10 2 2017年02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