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附近的夜市上,有一位小伙子常年在此卖烤面筋。摊位很简陋,生意却很红火。北方的冬天,夜市上闲逛的人并不多,一些小摊贩嫌生意不好做,一到冬天就歇了摊。卖烤面筋的小伙子丝毫不受影响,他的摊位前每晚都有长长的队。面筋的口味也说不上有什么特别,但口碑出来了,生意挡也挡不住。
初九那天晚上,又买了小伙子几串烤面筋,一边吃一边闲聊,小伙子说他初八晚上就出摊了。年刚过完,工薪族也是刚刚上了一天班,长长的一条街,出摊的寥寥无几。“过年好不容易休息两天,你还舍不得这点儿生意啊?”小伙子咧咧嘴,“别人都还没开张,我早出一天摊,一天能多挣好多钱呢。”
小伙子口中的“好多钱”,大概也就是三四百的样子吧。以前和他聊过天,我知道他一天的节奏:从早上9点开始进货、准备食材,再到傍晚出摊,一直忙到凌晨1点半左右才收摊,这样的劳动强度,在其他阶层眼中,一天三四百实在算不了什么,充其量感叹一句,“哦,这是辛苦钱!”
我挺喜欢和这些小商贩聊天的,倒不是为了去感受所谓底层人谋生的艰辛,相反,有时候我倒觉得他们身上的故事挺打动人的。
正月的夜市有点儿沉寂,卖烤面筋的小伙儿不算忙。烤完了我要的面筋,他说卖面筋卖的时间长了,几天不出摊,心里总是有所惦记,但惦记的也不全是“钱”。有一次生病他没有出摊,一位女食客给他打电话问他为什么不出摊,孩子吵着要吃他卖的烤面筋,带孩子出来结果发现他不在,孩子又哭又闹。那位女食客也算是他的老顾客,存着他的电话,忍不住打电话询问他是否家里有事。我开玩笑说,你看你卖面筋都卖出“使命感”来了,几天不出摊,就开始琢磨你的顾客是不是在“想念”你的面筋了。他不好意思地笑笑。
几年前读过一篇题叫《超人》的小说,主人公也是小人物,一位中年男子,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生产玩具超人模型。他对超人这个人物产生了很多兴趣,一个人突破了人的限度而“英雄”一般地生活,成为了超越他生活语境的凝视对象。所以,他就产生了一种勇气,以自己的微薄力量尽力周全身边人的生活,比如一个女工友的孩子想上初中,他就想办法给一个领导的孩子送超人玩具,竟然办成了这件事,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在这个过程中,他渐渐明白,所谓超人,并非是飞天遁地的意思,甚至与财富能力无关,只不过是超越自己的生活层次尽力周全别人。
我知道,生活在小摊贩这个阶层中的人们,不会有意去“概括”他们人生的意义,他们更不会用什么“使命”和“情怀”来升华自己的存在,我们眼中的价值和意义只不过是他们“谋生”的手段而已。但是,如果我们凝视他们身上发生着的朴素故事,很多时候我都会觉得,他们就是街巷中的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