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说的“做人家”,就是节衣缩食、勤俭持家的意思。这一点,也是上海市民,特别是底层老百姓的突出美德。四海归流,五方杂处,同在这么大一个城市里生活,挣口饭吃不容易,若不是一分钱掰作两分用、算算吃吃,这个日脚怎么过。
做人家,顾名思义,主要是在家里做。无论衣食住行,还是柴米油盐,宗旨就是省一点好一点。比如小孩穿衣裳,家家都是“新阿大、旧阿二、补阿三”;吃小菜,好多人半块乳腐要过两碗粥;穿鞋子,鞋面破了补鞋面,鞋底磨薄了,叫弄堂口小皮匠敲个桩,照样走;上学上班,有人宁愿走上两站路,也要省下五分钱……
上海人会生活,做人家归做人家,可家家户户都弄得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别的不说,就是家里那些清洁工具,也都贯彻了“做人家”的原则,能自己做的,绝不去店里买。像揩台布,破汗衫剪一剪就可以代替;拖把,破袜子扎的比买的还经用;鸡毛掸子,杀鸡取毛就可以粘起来;洗碗洗澡,墙外种的丝瓜筋最好用……
老一辈的上海人,都希望小辈能够“做人家”。娶来的媳妇、上门的女婿,要是能表现出“做人家”的品性,爷娘就欢喜得不得了。跟“做人家”相对的,是奢侈浪费,讲虚荣、摆排场。上海人,尤其是普通劳动者,最痛恨、最看不起的,就是“烂料痞”,“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朝无米讨饭去”。怪不得他们骂起“败家精”“脱底棺材”来,声声都是咬牙切齿、恨之入骨。
【本栏文章可尽量用沪语转换读——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