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距土耳其边境仅50余公里的阿勒颇是叙利亚最大的城市,人口超过200万,仅就军事而言,那里建有炮弹厂、枪械厂、防毒面具厂等多家兵工厂,还有多座军事基地及军警院校,是兵家必争之地。
2012年7月20日,从土耳其渗透进阿勒颇的反对派自由军突然发难,打了叙政府军一个措手不及,当地情报主管穆法伊少将擅离职守,逃亡土耳其,助手法扎特干脆投敌。反对派迅速控制阿勒颇南部的萨拉赫丁区,并在逊尼派聚集的萨胡尔区、哈伊达里亚区与政府军警交战。叙总统巴沙尔·阿萨德急调援军反击,先是切断反对派与土耳其的交通联系,再以坦克突入城区,试图粉碎敌人的简易工事。至7月26日,叙军和反对派的第一回合较量结束,反对派掌握城市东部和南部多数区域,占领部分军警仓库,而叙军保住了城西,并控制着城外交通枢纽。此后,由于首都大马士革吃紧,叙军不得不从阿勒颇转移人马,而派系林立的反对派也缺乏攻坚和组织大规模作战的能力。因此,阿勒颇陷入漫长的拉锯战中,双方都只能依靠小分队逐个争夺建筑物和防御要点。
2013年起,极端组织“支持阵线”(后更名“征服阵线”)、“伊斯兰国”(IS)以及库尔德武装等势力纷纷涌入阿勒颇,使得攻防两方的力量对比频繁变化。当年3月,自由军联络“支持阵线”、库尔德武装一起进攻阿勒颇西部的叙军,打了两个月,占领阿勒颇通往外面的多数要道,叙军被分割在多个孤立区域。2013年下半年,反对派借助“炸弹卡车”,相继拿下明格机场、肯迪医院等叙军要点,只剩下中央监狱等几个地方未得手。
2014年,叙军终于凑出一些力量支援阿勒颇,解救了中央监狱等据点,但由于全国形势多变,叙军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阿勒颇问题。此后两年间,阿勒颇战事总是反反复复,打不出一个明朗局面来。
俄罗斯助战
2015年9月,应巴沙尔总统的邀请,俄罗斯出兵支援叙政府军平叛。叙政府军集中机动兵力,先从首都大马士革开始,分阶段夺取战略要点,打通交通干线,进而形成完整的控制区,至于遥远的阿勒颇,叙军暂取守势,偶尔组织营级战术进攻,只求打通与孤立据点的联系即可。与此同时,俄空天军重点打击从土耳其进入阿勒颇的反对派运输车队,暗中支持反对派自由军的土耳其抗议俄军攻击“人道主义物资车队”,甚至于11月24日闹出击落俄战机的爆炸性事件。
经过大国间的折冲,2016年2月,叙冲突各派签署停火协议,但各方心思不一,协议内容又语焉不详,很难执行。在阿勒颇,由于停火协议把一直与反对派并肩作战的“支持阵线”列为恐怖组织,不在停火范围内,而反对派要是资助“支持阵线”,就会招致俄叙联军打击,因此对“伙伴”敬而远之。觉得无法再从反对派身上捞取外国援助的“支持阵线”,索性向反对派举起屠刀,同时态度中立的库尔德武装成为叙政府拉拢的对象,如此一来,原本联手对抗叙军的各路反政府武装四分五裂。
尽管小规模冲突不断,但这一轮停火协议总体上算是受到各方尊重,维持了近两个月。但从4月下旬开始,冲突逐步升级,尤其在阿勒颇,叙军与反对派、极端组织之间的摩擦加剧,最终导致停火全面失效。
机缘巧合,合围成功
2016年7月初,叙军完成对大马士革、霍姆斯、哈马等重镇的控制,终于有余力彻底解决阿勒颇问题了。7月底,巴沙尔把精锐的第1、4装甲师,老虎师,沙漠猎鹰旅全都调到阿勒颇附近,连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黎巴嫩真主党拉德万营都派出3500人参战,总兵力达5万人。至于阿勒颇的反政府武装仅有2万人,叙军形成绝对的兵力优势。
这一回,叙军先切断城内外敌军的联系,再对城内被围之敌进行分区消灭。7月初,叙军老虎师在阿勒颇北部掐断城内反对派唯一的补给线,引起反政府势力的恐慌。经过外国势力从中斡旋,曾经翻脸的“支持阵线”回心转意,纠集约1.2万人为反对派解围,在付出几千人死伤的代价后,总算在阿勒颇西南部打开一个缺口,让城内外的反对派恢复联系。
就在局面又要出现僵持之际,中东形势突然发生有利于俄叙方面的变化。7月15日,一直支持叙反对派的土耳其发生未遂军事政变,侥幸脱险的埃尔多安总统改变之前的反俄立场,连带的,他也不再把叙总统巴沙尔当成首要敌人,开始把更多精力放在打击叙境内的IS以及库尔德武装上。另一方面,支持叙反对派的美国忙于国内大选,插手叙利亚的热情消退,让反对派感到底气不足。
在这些利好因素帮助下,8月11日,叙军再次发动攻势,9月11日封闭了突破口,重新合围阿勒颇东部老城区。反对派和“支持阵线”曾试图用“围魏救赵”之策引开叙军,他们袭击哈马,无奈叙军不为所动。穷凶极恶的“支持阵线”竟然破坏阿勒颇的全部泵站,还炸掉阿勒颇水处理厂,炮击叙军用来转运难民的214公路,妄图扭转局面。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大肆鼓噪阿勒颇出现“人道主义危机”,企图为叙反对派转移创造机会。为避免外部势力干涉,同时保持对反对派的压力,从15日开始,叙军将阿勒颇最重要的对外通道——卡斯特罗公路卡口转交俄海军陆战队,由后者监督红新月会的人道物资车队进出反对派控制区,并阻止反对派借机突围。
眼见玩弄“苦肉计”无效,反对派与“支持阵线”便撕下伪装,从9月19日开始强行突围。叙军立即召唤俄军飞机支援,在阿萨德军事学院和1070住宅区一线重创反政府武装,摧毁4辆T-55坦克、3辆BMP-1步兵战车和9辆机枪皮卡。22日,叙国防部发表声明,宣布对阿勒颇展开新的军事行动,呼吁民众撤离反对派控制区。
和过去一样,当叙军集中精锐部队进攻时,反对派根本无力招架。9月末,叙军彻底将反对派孤立在阿勒颇东部,并着手扫清外围。令人惊奇的是,城内外的反政府武装在生死关头居然无法组织起来,究其原因,一是土耳其拉走部分受其影响的自由军派系,二是反对派内部山头林立、互不统属,三是外部援助迟迟不能到位,导致战斗力不断削弱。
直到10月28日,城外的反对派才拼凑出五六千人和22辆坦克、15辆装甲车前来解围,他们的突破口定在阿勒颇西面,想以老套的“炸弹卡车”为先导,在叙军包围圈中“炸”出一个豁口。但经过激战,叙军成功击退反对派援军,城内的反对派无可奈何成了“瓮中之鳖”。
反对派的末日
在俄军的空中支援下,11月16日,叙军开始地面进攻。起初,叙军主要进攻南部的谢赫·赛义德、阿格拉布等区,此举意在把反对派主力吸引到南部,进而为夺取关键性的哈纳诺区创造条件。
11月19日,叙军老虎师从制高点祖胡尔山出发,进占谢赫·纳贾尔工厂的旧厂区,夺取了哈纳诺区的多数地块。此时,阿勒颇城内的反政府武装仍不团结,分成“阿勒颇征服军”和“阿勒颇领导委员会”两派,前者尽是些百十来号人的小派系,后者则拥有实力最强的“支持阵线”、“自由沙姆伊斯兰运动”和“努尔丁·赞吉运动”武装,他们不仅缺乏统一指挥,有时还为争夺少得可怜的补给品而大肆火并。22日,叙军肃清了哈纳诺区三分之一的地块,26日完全控制整个哈纳诺区,将反对派截断成南北两部分。
这样一来,反对派的防线开始动摇了。11月27日,老虎师轻取贾巴尔·巴德罗区、阿卜杜·哈姆拉区和拜伊布丁区,同时占领包括沙胡尔大桥在内的部分沙胡尔区。与此同时,与老虎师相向而行的叙军第4师则攻占艾因塔勒区全部和哈拉克·富加尼、哈拉克·塔赫塔尼两区大部,与老虎师的距离只剩下最后一公里而已。随着这两个师接近会师,阿勒颇东城的反对派的末日来临了。以“支持阵线”为首的“阿勒颇领导委员会”率先开溜,从沙胡尔区的一个缺口向伊德利卜山区逃窜,这一消息对其他反对派产生震撼效应,许多人放弃抵抗,四散奔逃。到27日夜,叙军封闭了缺口,消灭800余名反政府武装人员。至此,叙军已从反对派先前控制的45平方公里城区中夺回了20多平方公里。
12月1日,城内各路反对派终于在“自由沙姆伊斯兰运动”领导下成立统一指挥部,以“阿勒颇军”的名义继续抵抗,但无奈兵力和地盘都已损失大半,加上外援断绝,实际上大势已去。
软硬兼施,拿下全城
到12月初,叙军控制了阿勒颇外围全部要点,并把城内反对派压缩到几个很小的区域内。西方国家出于私利,在联合国大会上炮制出只对反对派有利的停火建议,但被俄罗斯等国顶了回去,叙反对派最后的希望破灭了。为了进一步分化瓦解敌人,避免城内平民遭受更多痛苦,叙政府采取了灵活的姿态,12月13日,叙军宣布允许城内反对派从14日清晨5时沿着指定路线撤出市区,但条件是放下武器。
14日14时30分,载着反对派及其家属的车辆驶出阿勒颇,撤离正式开始。17日,叙政府官员宣布,叙军从恐怖分子手中完全收复阿勒颇,“顽抗的敌人已经被粉碎,愿意放下武器的武装人员正按照和平协议离开城区。很显然,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接近胜利了”。
虽然阿勒颇已经回到阿萨德政府手上,但考虑到叙利亚内战中复杂的战况变化,诸多城镇都曾有过多次反复易手的记录,而时至今日,阿勒颇周边的战火仍未停息,目前也很难说2016年12月17日究竟是阿勒颇攻防战的句号还是逗号。 李苏宁 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