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3月3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完成一次生命的追溯
朱渊
  “中国如果把犹太人在上海的这段历史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充分展现人性的光辉,其力量不亚于原子弹。”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这样评价二战时期上海家庭为犹太难民提供帮助和庇护的感人记忆。

  原创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在以色列演出时,剧场中最耀眼的当属49对曾亲历那段逃难历史的犹太夫妇。他们穿上华丽的晚装,携手而来,坐在剧场最中间的位置,静静欣赏演出,回望历史,完成了一次生命的追溯。

  当一曲让人心潮澎湃的《微光》响起,舞台灯光逐渐暗下去的时候,身旁的同伴给激动得迟迟无法言语的瑞娜递上一块手帕,老人颤抖的双手擦去了眼角的泪水。83岁的瑞娜,和剧中人物同名,她3岁随父母逃难到上海,并在这座城度过了整整10年的成长岁月。她的童年记忆里,充斥着梧桐树下的斑驳光影、弄堂里的饭菜香,隔壁窗户里传出的搓麻声,还有和上海朋友跳皮筋的欢快时光。

  “我永远不可能忘记那段在上海的生活,虽然当时我只是个孩子,我感念在上海的岁月,我们获得了许多善意和无私帮助。”在后来的漫长岁月,瑞娜只有两次机会回到上海,“1993年,再度回到上海时,还能依稀辨识街道的样子,找到我们住过的屋子。2007年就彻底变了样子,只有街道中流动的气息,依然熟悉。”

  昨晚落幕时,现实中的老瑞娜和剧中的小瑞娜在舞台上紧紧拥抱,她们身后LED大屏幕上,“爱,跨越疆土,给予生的希望和力量”几个大字熠熠生辉。这一幕让不少犹太观众激动难耐。约翰站在人群中拼命鼓掌,他说:“很感谢,在那个时刻,上海人对我们敞开了大门,让身处绝望的人看到出路。”

  年轻的依莲娜也表示,很庆幸赶来观看了昨晚的演出:“这部作品让我第一次如此完整、深入地了解这段历史,了解在民族最危难时,祖辈们曾如何漂洋过海,在陌生的上海获得温暖和帮助。”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好吃周刊
   第B04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微光”点亮历史,照耀未来
完成一次生命的追溯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4月正式启航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7完成一次生命的追溯 2017-03-30 2 2017年03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