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闻办昨天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本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就优化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推进儿科建设情况作专题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去年新增四百张床位
目前全市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共有179家,其中16家市级综合医院提供儿科诊疗服务;52家区级综合医院均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开展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服务,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儿科常见病治疗、康复服务。全市建立了6家危重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与16个区实行分片对接。2016年上海地区婴儿死亡率3.76‰,连续十多年保持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
继“十二五”增加579张儿科床位之后,2016年本市又新增400张儿科床位。其中包括:新建市妇幼保健中心、儿童医院普陀院区和第一妇婴保健院浦东院区;新增第一妇婴保健院、妇产科医院、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300张床位;扩大市级综合医院儿科规模,新增新华医院、同济医院儿科床位345张;郊区“5+3项目”中,新华崇明分院等7家医疗机构儿科床位数达191张;以及15家社会办医机构开设的床位等。
积极引导就诊下沉
全市儿科医疗运行模式的不断创新发展,也为形成“儿科就诊下沉和专科优势集聚”的新格局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市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积极探索的基础上,本市依托三级儿童专科医院和儿科优势医院,构建了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域儿科联合团队。目前儿科医院与17家综合性医院、6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联合54家成员单位推行常见病分流下沉。有统计数据显示,本市5家儿童专科医院和儿科优势医院全年门急诊量增幅已由2015年的7.3%下降到2016年的1.0%,全年出院人次数增幅由2015年的9.4%上升到2016年的11.3%。
加强培养儿科医生
与此同时,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规培、“儿科强基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全科医生儿科能力专项培训等,正努力推进本市儿科医学人才培养力度。“十二五”期间,全市市、区两级新增儿童健康服务事业编制近2000名。各级财政也加大对儿童健康服务的保障投入,“十二五”期间,本市建设财力对市级儿科医院建设项目的投入比例从“十一五”时期的60%提高到“十二五”时期的80%;国家财政和本市财政共同投入资金,支持儿科专科和危重会诊抢救中心建设。今年市级财政又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建设。
邬惊雷表示,目前申城0-14岁儿童每千人拥有1.45名儿科医生,高于全国平均数。以1.55‰为目标,上海儿科医生服务量仍有缺口。通过高校医学院恢复儿科专业招生、住院医师规培生增加儿科招生比例以及扩大儿科研究生招生数量,以及加强社区全科医生儿科服务能力、鼓励民营资本投入等措施,抓医改、补短板,本市将进一步实现让儿童享有便捷、均等、优质、连续的健康服务,儿童健康继续保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首席记者 施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