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全市补短板的重点工作,抓住了群众最关心、最希望党和政府解决的迫切问题。本市自2015年7月启动连续三轮“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以来,截至今年3月底,经过全市各方共同努力,全市已拆除违法建筑8531.84万平方米,消除违法用地14286.4亩,整治污染源2440处,关闭查处无证违法经营企业11633家。
开展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是守住人口、土地、环境、安全四条底线的重要举措,拆掉了隐患,腾出了新的发展空间。让我们的城市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美丽新家园。
违建地块
变身绿地
曾经,临汾路高压线走廊下有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违法搭建,几百人混居其中,这些违法建筑存在私接乱拉电线、违规使用液化气罐、垃圾杂物遍地等情况,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严重。
如今,静安区通过一系列整治,在违建地上兴建了集市民游客健身休闲和具有防涝蓄水等“海绵城市”功能为一体的公共绿地——临汾路东茭泾绿地。
净化污水
畅游河浜
浦东新区已先期启动了16条黑臭河道的整治,到2017年底,全区279条段黑臭河道要基本消除黑臭,水质将实现动态监测,做到“发现一条、整治一条、长效管理一条”。浦东新区开能园区河道原是污水浜,通过“全水回用零排放系统”实现了废水的生态二次利用。
整治群租
杜绝隐患
群租所带来的油烟、噪音、脏乱各种扰民现象以及消防安全隐患一直是群租的最大问题。自2014年起,修改施行的《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剑指群租。除了政策支持,各执法部门亦协同合作,整治群租。
马路夜市
正规转型
2013年底,占道逼走公交的“彭浦夜市”被取缔。2014年9月,共和新路、共康路路口的绿地新都会商业广场成为上海马路夜市正规化转型的首个尝试。
和之前脏乱、嘈杂的经营环境相比,正规化后的“黑暗料理”有了崭新亮堂的店面,排烟、消防、厨卫、废弃物处理硬件一应俱全。
拆除违建
还路于民
过去的东街,300米内都是旧货摊位,各种旧电器和小五金,满满当当,摊位上搭起的雨棚遮天蔽日,摊位后面更是各种私搭乱建。2015年11月,东街存在了31年的马路旧货市场被关闭。接着,东街开始了大规模的拆违和整治,不仅还路于民,还维修改善居民居住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