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1月1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人原来是诗人
葛昆元
  葛昆元

  丁景唐先生是位诗人,恐怕知道的人不多。我是1985年登门约稿,请他为《书讯报》“我的第一本书”专栏写文章时,才知道他年轻时是一个热衷于写新诗的诗人。他最早出版的书就是一本诗集《星底梦》。

  当时他拿出《星底梦》给我看,我一口气读完了书中所收的二十多首诗,很为诗中迸射出的青春活力和斗争精神所感动。比如他在那首《星底梦》里写道:“晶莹的是满天的星星,/纯真的是无邪的童心。/黑夜中的孩子伸手向天:/——‘星星,给我!’/惹得母亲笑:/‘宝宝睡觉,妈摘给你!’”

  丁景唐是很渴望得到母爱的,因为他从小就是一个孤儿。

  丁景唐六岁时,父亲因积劳成疾含恨去世,母亲异常痛苦,误以为丈夫英年早逝全是她的“罪过”。她为了“赎罪”,竟然甘愿披枷戴铐,步行十多里,到裴将军庙烧香磕头,祈求菩萨饶恕她的“罪过”。后来,她抑郁成病,认为自己不应再活在世上,1932年的一天深夜,扔下了一双幼小的儿女,竟然服毒自尽。所幸丁景唐和妹妹得到了姑姑的细心照顾,并带他到上海念书。故而,我每次读这首诗时,都会深深感受到他对母亲的绵绵思念和对姑姑的深深感激之情。

  再如他在《向日葵》中吟唱道:“那野生的葵花,/生就有一副倔强的性格,/——钢铁铸成的脊梁骨。/在荒郊中,它撑住了黑暗;/在风雨中,它喜爱逞斗!”

  丁景唐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处于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上海已全部沦陷。大多数知名文化人以及一部分已暴露的中共党员撤离上海,宣传抗日的、进步的、革命的报刊都被迫停办。上级党组织指示尚未暴露的党员留在上海应继续开展斗争,因不能创办新的报刊,所以必须设法楔入敌伪的宣传阵地,写一些为当时政治环境所允许的有意义的文章。

  丁景唐与战友们几乎翻阅了当时上海所有的刊物,发现有一本名叫《女声》的杂志刊登的文章与其他刊物有所不同。主编是女作家关露。于是,他就组织原先办刊物的同志,分散地用各种笔名向《女声》投稿,他自己也以“歌青春”“乐未央”等笔名带头向《女声》投稿,两年半时间内共写了56篇(首)诗歌、散文、小说以及民歌与古典文学研究等作品。他和同志们的绝大多数作品都先后在《女声》上发表,为沦陷区的人们带来光和热。1945年3月,丁景唐收集了发表在《女声》上的20多首诗,自费出版了诗集《星底梦》。关露知道后欣喜地撰文评价《星底梦》的出版“好像在一片黑寂的大海里看见了一只有灯的渔船一样”;还说:“渔船虽小,仍旧是船,星星的光虽然不强,仍然能够把宇宙照亮。”她称赞丁景唐“是一位年轻而有希望的诗人,他的诗和人都是年轻而有无限的朝气”。

  是的,此刻年轻的丁景唐犹如一棵倔强的“向日葵”,在党的领导下,勇敢地“撑住了黑暗”,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新中国建立后,他才知道,关露原来是一位潜入敌营的共产党员。他非常感激关露当年对他们的支持,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研究鲁迅、研究左联五烈士,为的是继续保持和发扬“向日葵”的“逞斗”精神。因此,他成了一位著名的学者。

  前几年,他虽年过九十,但精神尚好。有一天,我去拜访他,令我惊讶的是,整整一个多小时,几乎都是他在谈,谈鲁迅,谈关露,谈左联五烈士,谈《星底梦》……依然是激情澎湃,诗人本色!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广告·动态/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夜光杯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阅读/连载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金融城
   第A16版:家庭理财/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18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0版: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2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新尚
   第A24版:福彩专版广告
百闻不如不见
学人原来是诗人
超量用药的探讨(三)
鲜花饼
秘制金橘酱
雪乡(摄影)
新民晚报夜光杯A12学人原来是诗人 2018-01-13 2 2018年01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