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猎场》结束在郑秋冬、罗伊人这对俊男美女的长吻里,这在国剧中很有“突破性”,但浪漫的亲吻也难以打动观众的心,收视率很是惨淡。说实话,这对圣子、圣母般的金童玉女,只可让人好生敬畏。
行业剧,先天自带剧情优势,是近年来国剧创作的热门题材。翻译官、律师、新闻工作者、金融男女、医护人员接二连三地涌现,却又一而再再而三地“扑街”,谁都想打响行业剧的第一枪,《猎场》也有这样的野心,号称科普高端猎头行业,猎人,更是猎心;商战,更是心战。但显然,《猎场》的格局配不上它的野心,虽然它有一个看似清新的外表,但内里却把行业剧的弊病都集齐了。
首先,人物传奇到失真。主角郑秋冬误入传销,冒用他人身份,进过牢狱,却阴差阳错得见高人。命运把他成就得过于完美,得到职场的第一课后,郑秋冬自己创业开办“德仁”,从此十拿九稳,成为智计第一、信义第一的“江左梅郎”第二。但梅宗主亦有不得不牺牲善良的时刻,但我们的郑秋冬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道德自律和几乎泛滥的人道主义情感,这是不真实的人性。郑秋冬是过度理想化的产物,也是难以令观众亲近、代入的角色。我们会为了江左梅郎的纠结和矛盾心痛,但是郑秋冬,我们不会,因为他是道德完人,他是“神”。
我并没有在《猎场》中感受到行业的风起云涌,博弈的精彩刺激。这是它的第二个问题,感情戏的篇幅拖累了整部剧的节奏。这部作品的最大暧昧之处在于,郑秋冬的三个女友和罗伊人的四个男友,究竟在作品里发挥了什么作用。
姜伟想要塑造一个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高端女白领形象。她不像剧中的金融高管葵黄,目的明确,有强烈的征服欲和进取心。她心中明明也有指点进退的大才,却始终安于现状,过着小情小调的日子,深藏着功与名。她是个多么浪漫诗意的女孩子,没什么野心,却足够宜室宜家,你看她手边的书——《查令十四街84号》《挪威的森林》《边走边啃腌萝卜》……涉猎广泛,来者不拒。她换男友就像换书那么勤,每个爱人的性情、状态都不一样,每段爱情都以黯然的结局收场,但观众根本感受不到罗伊人内心的起伏和伤感。她云淡风轻,雁过无痕,以“阅读男友”的方式体会人间百态,这番超凡脱俗的境界,很难让普通人产生认同感。这同样是一个悬浮着不接地气的角色。郑秋冬和罗伊人这对站在云端俯视众生的情侣,他们的感情之路由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恩怨情仇的角色来给他们让路,实在难以让观众叫好。滥情而无情,莫非就是当代职场精英的速写?
我们总是缺乏对职场生活的合理想象。创作者因为对行业缺乏真实、完整、深入的了解,造成了塑造人物和情节上的局限,并习惯了用儿女情长去规避认知空白,并预设、假想了行业翘楚们的心境——为他们设计草根出身、跌宕沉浮但总是百折不挠的套路和一次次精神上的自我救赎。
人物先行的创作思路,让国产行业剧走了不少弯路。金融女高管安迪的专业性,都包裹在她那一身身的豪华套装和高冷的姿态里。郑秋冬和林拜们的职业感,都在那打理得一丝不苟的油头间,以及定制西服的戗驳领里。
十年前,一部《杜拉拉升职记》火遍大江南北,很多年轻人因此走上了职业白领光鲜亮丽,充满竞争又充满机遇的生活。但在《猎场》之后,有人想成为一名猎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