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基层检察机关控申部门反映的实际情况来看,近年来控申部门的来访量逐年下降,但仍存在群众信访矛盾碎片化、诉求多元化等现象。调研发现,在实际接待工作中,遇到不少问题。例如,行政、执法、司法部门在法律程序衔接上的告知不够主动、清晰,导致当事人在法院、检察院等窗口反复跑;又如,一些当事人对法律程序的认知不明确,错过了诉讼期限等。
调研还发现,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效能不足。尽管检察控申工作人员曾就一些问题发布过建议书、白皮书等,但收效并不明显,相同部门仍然存在相同问题反复出现的情况。法律监督依赖检察建议书,发出后又缺乏评价制度,导致监督无法深入落实。另外,目前检察机关人员在监督上还存在着客观的人员不足、能力不足等现象,检察团队中民商事专业人才小于刑事法律人才的实际情况,也为监督工作的进行带来了困难。
调研提出了以下初步建议:
■ 要加快检察监督能力建设,切实履行监督职能 要看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团队工作水平的提升,才能形成真正有效的监督。另外,对社会群众反映依法合理的诉求,在妥善解决问题以后,要督促相关机关及时总结,避免类似的问题重复发生;对监督书发出以后,还要继续跟踪,完善流程与机制。
■ 需要借助信息科学技术,继续推进智慧检察、智慧法院,提升控申能力水平 实现司法、执法、行政机关的联动,加强信息互通,更好地协调各部门工作。加强信息数据库建设,为开展监督、提出司法建议做好信息爬梳与有效分析,提升工作水平。
■ 控申工作的方式方法应不断改进探索,对反复出现的老大难问题,阶段性出现的新问题,要加强研究 要加强能力培养、业务钻研,化解纠纷矛盾,纾解投诉人的心态,更透彻地掌握社情民意,让窗口更好地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