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涉及各行各业
本届大赛聚焦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历程,参赛作家覆盖全国绝大部分地级市,涉及各行业各领域,包括教授、技工、律师、医生、编剧、白领等。女性作者的参与度大幅提升,超过30%,女性视角与细腻笔触相结合,产生了诸多佳作。
获特等奖的作品《大国重工》题材厚重,文笔流畅,故事性强,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工业发展史描绘得大气磅礴。作品从一个小镇的变化切入,具体而细微地展现了大国情怀。作者齐橙是工业经济博士,也是北师大副教授,曾创作过《工业霸主》《材料帝国》等多部作品,对我国工业史有很深的研究,同时擅长于文学表达。他把自己这次获奖归功于时代:“是时代给我了我们无尽的创作源泉,只要我们要忠实地抒写这个时代,就能够写出非常出色的作品。”
来自河南省三门峡的“舞清影521”创作的小说《明月度关山》,以主人公明月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关注留守儿童、山区支教老师以及军人,深度展现了平凡小人物的善良与坚韧、付出与成长。作品涉及乡村支教、精准扶贫等社会热点问题。
“大赛成功地引导更多创作者打破套路、模式,产生了众多弘扬正能量、书写新时代的优质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极具开发潜力,有望加速IP泛娱乐产业的精品开发与影响力的提升,同时也将成为推动全民阅读进程,提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助力。”阅文集团联席CEO吴文辉说。
作品脱离“升级打怪”
与上届相比,本届大赛规模明显扩大,社会参与度极高,应征中长篇作品超过8300部,参赛作者超过6700人,提交签约作品达240部,签约作品数超过第一届大赛两年间的总和。更多不同行业创作者的参与,则使作品的视角更广阔、题材更丰富,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成为作者的灵感来源。
网络文学向现实主义题材转向,具有怎样的特点?本届大赛特等奖获得者齐橙认为,网络文学可以将深刻的话题和轻松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网络文学提供了一些比较轻松、更亲近年轻群体的创作方式,包括一些特定元素,如重生、穿越等等,而用这样的方式去涉及比较严肃的话题,如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命运等,就是现实主义网络文学的特点。”
上海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分析说,各大网站近年来的作品都有了现实化、生活化的倾向,连都市、仙侠、玄幻等作品中也有了现实元素,脱离了以前纯粹升级打怪的套路。这充分说明现实主义写作方法对网络文学作品的影响。现实题材已初步有效地为网络文学注入了新鲜、生动的能量。
昨天,第三届网络原创文学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同时宣布启动。 本报记者 徐翌晟
未来可预见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界限究竟在哪里?有业内人士认为,网络文学在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其实也支撑了传统文学中的通俗文学。
网络小说的通俗性和对阅读快感的追求,会让阅读者感到亲近而又畅快,从某种意义上说,“快感补偿”或许会削弱文学的崇高、微妙感,粗糙自然不可避免。网络文学能够走出“玄幻升级”的套路,以足够丰富的细节,让人窥见这个剧烈变化的大时代的真实点滴,确实令人欣喜。
可以预见,因为网络的延伸,网络文学的作者面也会越来越扩大,触角将伸向越来越多的地域、越来越多的领域,涉及越来越多的题材、带来越来越多的故事。 徐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