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详细《实施方案》
据悉,去年12月,在上海市委常委会审议《关于在全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当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大调研的意见》之后,上海高院迅速行动,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
在制定《实施方案》的过程中,上海高院坚持以“三个导向”为原则,即坚持需求导向,做到调研对象全覆盖;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法院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效果导向,确保取得实效。比如,高院将大调研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实践活动和优化营商环境等结合起来,深入查找问题。
同时,将大调研纳入领导岗位职责,明确纪检监察室负责大调研的监督、督查,干部处强化对领导干部开展大调研的绩效考核。高院将对大调研成效、特别是解决问题和形成长效机制情况的督查考核,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作为干部提拔、晋升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让大调研“落地生根”
为让大调研“落地生根”,上海高院还专门成立了大调研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下设综合组、督察组、宣传组。
“本次大调研活动分四个阶段,分别是调研实施阶段、问题集中梳理阶段、研究解决阶段和完善制度阶段。”高院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为更好地推进大调研,法院将依托信息技术加强对全市法院的统筹协调,研发大调研活动信息管理系统,将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解决清单、制度清单等“四张清单”纳入系统,确保各项问题有案可查、有据可依。目前,上海高院正处于为期5个月的调研实施阶段中。
据统计,自去年12月至今,上海高院开展了“走进法院 走近法官”专题调研,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分14次走进法院,通过旁听庭审、见证执行等形式,推进人大代表直观、深入、具体地了解法院运行和法官的工作,并提出意见建议。
2018年1月,上海高院又邀请了部分特邀监督员、特邀咨询员座谈,听取意见建议。上海高院党组成员、局级干部,还奔赴本市17家法院的17个业务庭室进行调研,包括上海金山法院朱泾法庭、上海浦东新区法院自贸区法庭等。
通过初步开展的上述调研活动,目前上海高院已梳理出包括司法体制改革配套机制建设、法官职业保障、12368诉讼服务平台建设、法制宣传工作在内的4大类数10项意见建议。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庄品华提出:“近些年,法院案件数量上升迅速,法官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很多法官整年都处于超负荷工作的状态,身心很疲惫,我们应该多关心干警身心健康。”
上海市台湾同胞联谊会调研员杜倩文代表提出:“随着形势的变化,金融、知识产权保护逐渐发展,希望法院增加金融案件的宣传,特别是对老年人,要把案件带到社区中去宣传。”
据悉,下一步,上海高院大调研领导小组还将用两个月的时间,对大调研活动开展以来积累的成熟经验做法深入总结,形成制度清单,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大调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