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冽的寒冬,第一件美事必读书无疑。倚窗而坐,同时坐下来的,还有阳光。读点小说,最好其中也有冬天的痕迹,这样容易产生共鸣或者遥想。读点诗歌,唐诗宋词可以,现代诗歌可以,海内外都可以,诗歌的凝练与纯粹,跳跃和深邃,是没有时空和国别界限的。读点烹饪和手工类的书,也是过冬的好办法。跟着书中的步骤,学做几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学做几件赏心悦目的工艺品,平淡的日子,就多了点滋味,多了点色彩。
漫长的寒冬,第二件乐事必下厨无疑。和夏天不同的是,炉火、灶台本身就是温暖的代名词,哪怕只是烹煮一壶茶,都极其美好。唐诗有云: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新嫁娘的羞涩,下厨后的紧张,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波澜不惊的日子里,慢慢觉得,下厨,也是一件考验耐心的事情。窗外寒风过耳,灶前热气腾腾。一锅粥的黏糯,一碗面的通畅,一盘红烧肉的尽兴,一盆麻辣香锅的热情,无不是在煎炒烹炸中得以呈现,火热的生活就此而生。下厨,让冬日多了酸甜苦辣的生活滋味。用这样的方式过冬,日常又温暖。
而古人过冬,更是清雅滋味,画九九消寒图,素梅一枝,花八十一朵,从冬至日起,每日染红一朵,花涂满则寒消。或和孩子一起,把“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或“雁南飞柳芽茂便是春”九个字一天一笔描下来,写完正是春暖花开。
时光穿越过无数个渡口,抵达这一刻。匆匆忙忙的现代人,几乎没有闲下来、静下来的时候。冬天,若不能安安静静地描画和习字,那就到空旷的原野走一走,到幽静的河畔看一看,到朴素的乡下人家坐一坐。如此,整个冬日,就少了狭隘灰暗,少了潮湿阴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