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大会发言。15位委员毫不讳言谈问题,满腔热忱提建议,为上海城市的明天把脉。
“刺耳”话语说人才
“科创22条意见出台着实让大家激动了一阵子,可结果呢?从数据看来,目前看我们离这一目标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市政协委员朱同玉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员会发言时,用略显“刺耳”的话语,呼吁解决“创新人才引进难、流失加剧”的问题。
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发布的《2017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上海的国际人才综合竞争力虽领先全国,但在“国际人才社会保障”等指数上还落后其他省(市),仅处于全国中下等水平。朱同玉呼吁,上海的人才高地,正面临兄弟省日益强大的竞争,这种“人才引进难、流失加剧”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朱同玉认为,首先要重新制定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启动经费保障,目前正是引智的机遇期,国际人才市场正经历重新洗牌,一些发达国家不同程度出现人才外流的倾向。上海应抓住机遇,面向若干传统的科技、创新强国,集中资源开展创新人才及其团队的国际引进工作。
高房价让人望而却步,教育医疗等问题也是人才引进的制约因素。朱同玉建议加大人才公寓建设,并通过探索租售同权等房地产新政,给国际引进人才提供充分的住房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建议为海外学者招收研究生和科研助理提供“绿色通道”,帮助他们自主组建完整的科研团队;完善交通、医疗等基础设施,为国际创新、创业人才的子女提供更多优质教育的机会,可考虑给予一定的国际学校补贴或优惠。
“打开城门”促联动
“上海在推进科创中心和自贸区建设过程中,眼光习惯性瞄向海外,区域内的联动不够,打开了国门却没有打开城门。”市政协委员许复新调研发现,目前,长三角地区高速道路在省界处都设有收费站,道路联通但不畅通;交通卡的异地使用覆盖面低;上海航运中心的“上海属性”太重,与周边港口间利益竞争大于合作;上海与周边核心圈城市的同城化轨交尚未形成,存在“断头轨”现象……
长三角一体化不能只盯着经济。许复新建议,加快实现长三角地区基础设施的互通融合一体化。“主动对接苏州等6市的交通规划,加快沪甬、沪通、沪苏湖等城际高铁建设和上海苏州轨交接通,实现上海都市圈交通的无缝连接。”另外,加强包括上海港在内的16城市港口群的协作分工,形成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共建世界第一组合港。
许复新认为,要敢于放弃部分利益竞争,将上海的“五个中心”变成长三角共同建设、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五个中心”。输出已有的医疗、教育优质资源,开展高端合作,满足区域内其他省市的需求。
网络餐饮宜“共治”
武康路网红面包店使用过期面粉、外卖小哥偷吃派送的菜品竟然又吐回餐盒……过去的这一年,时不时有关于食品安全的现象被曝光,这些现象严重影响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也让政协委员们时刻牵挂。市政协委员何少华代表民进上海市委发言时表示,网络餐饮以其方便快捷深受消费者欢迎,但网络餐饮外卖的食材、卫生、服务等情况堪忧。
“为了确保网络餐饮食品安全,政府要加大网络餐饮信息公开力度。”何少华建议,建立网络餐饮大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政府与企业、第三方平台对网络餐饮安全数据信息的对接,经营商户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件、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等注册登记信息公开可查询。
“网络订餐平台应严把审核关口,新入网店必须在平台上公示各类合法证照。”何少华说,发现网络餐饮服务提供方存在违法行为,平台应立即停止提供网络交易服务,从源头过滤“黑店”。
何少华还提出,要推动市民广泛参与网络餐饮安全的社会共治,进一步完善奖励举报制度,进一步简化维权程序,提高索赔金额,并通过完善法规体系,加大网络餐饮安全的违法处罚力度。
本报记者 潘高峰 江跃中 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