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文体汇/话题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年味——百年小校场年画复兴展》进行中
~~~《上海年味——百年小校场年画复兴展》进行中
~~~《上海年味——百年小校场年画复兴展》进行中
     
2018年01月2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找“旧俗”与“新颜”
《上海年味——百年小校场年画复兴展》进行中
徐翌晟
■ 现场表演丝网印刷
本文图片均由记者 胡晓芒 摄
■ 年画颜料
  苏州有桃花坞年画,天津有杨柳青年画,上海也有小校场年画。

  小校场年画诞生于豫园旧校场路,正在豫园商城华宝楼展出的《上海年味——百年小校场年画复兴展》,可谓小校场年画“回娘家”。展出的44幅小校场年画的珍贵复刻本,通过贺岁吉祥、时事风情、闺门侍女、戏曲故事四大板块,向观众系统介绍小校场年画的历史渊源与艺术风格。

  旧时——

  年画里的“新闻”

  上海小校场年画诞生距今不过百余年,在所有年画中诞生时间最晚,但消亡时间最早。据《百年小校场年画复兴展》策展人张伟介绍,上海小校场年画的已知存世量大概只有一千幅左右,是全国各产地年画中数量最少的,且一半存于国外藏家手中,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外国人带出国门。国内的小校场年画大部分存于图书馆、博物馆,个人藏家手中很少。这样,大家对于小校场年画的了解就十分有限。“过去很多年里,上海到底有没有本土年画,很少有人承认,普遍的认识是上海只是年画的销售之地,而非生产之地,直到2011年,冯骥才出版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编入了小校场年画一卷,这段上海的年画历史才被公众所了解。”

  张伟介绍,小校场年画虽由苏州桃花坞的年画艺人在沪几经蛰伏,重新开始从事创作,但是,他们揣摩了上海的消费者口味,跟着当时的市场走,在年画中出现了表现城市生活的题材,电灯、火车、公园等现代生活元素都进入了年画,连当时的新闻事件也进入了年画,“城市人对于周遭发生的事情特别感兴趣,于是中法战争、甲午海战,都出现在年画中。”

  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小校场年画都包含着一个故事——

  ● 《新刻稀奇一笑图》在反映当时市井百怪的同时,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民间俗语——歇后语,与戏谑的画面互为对照,这些歇后语的修辞手段,前面是谜面,后面是谜底,比如“腌鲤鱼放生——死活勿得知”、“狐狸精吃糖饼——怪甜”等,观众可由此了解当时原汁原味的上海民间语言。

  ● 在描绘女子生活题材中,小校场年画既沿袭传统,还超越了传统,它不拘泥于女子传宗接代、贤良淑德的传统形象,而是着眼于女性的美丽、智慧,对社会生活的参与。

  小校场年画还有个显著特征,就是尺寸特别小。张伟还特别提到,“因为上海的房屋比较小,面积局促,大的年画挂不下,所以地域特色也限制了年画的尺寸。”1910年左右,新的生产方式石印出现,传统的木板雕刻就此衰落,自然而然,小校场年画被月份牌取代,迅速消亡。以1914年为界,大规模的月份牌取代了年画。木板年画在上海终结。

  现代——

  年画里的“时髦”

  此次展览也突出互动体验性,搭建在艺术空间之外的场景体验展区,让观众在方寸间回望上海城市发展百年风情。体验展区从风格鲜明的小校场年画《闹新房》的大型复刻开始,到上海画家叶雄用传统技法单线勾线、填色创作的新时代年画《新时代——上海年味》和《金犬迎春》结束。

  虽然最近几十年中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进步,年画逐步退出了我们的视野,但是叶雄创作的当代年画中有了复兴号,有共享单车,有“一带一路”的展览,有无人机,还出现了快递等流行的时髦元素。叶雄说,“以前百姓们在过年时,都要在家里挂一幅年画,一副对联,所以年画要有看头有讲头,能够看一年,讲一年,不能看几天就厌了,所以现代年画要体现时代气息,让大家看了之后能会心一笑。”       本报记者 徐翌晟  

  马上评

  相比其他年画种类,小校场年画的整理、研究都相对缺乏,多数上海市民对豫园小校场年画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作为小校场年画诞生地的豫园商圈,为小校场年画回归大众视野创造条件,既是历史使命,也是文化责任。

  不断吸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店铺入驻,也引入书香文气,不断加强豫园城市文化名片属性。老城厢的温度,正是来源于它对城市文脉的传承,给城市历史的回音。

  徐翌晟

  相|关|链|接

  据历史记载,上海早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清嘉庆年间已开始有零星年画生产。1860年前后,清军和太平军在苏州爆发大规模战事,桃花坞年画业主和民间艺人为避战乱纷纷来沪,当时上海年画的生产销售多集中在老城区小校场(今天的豫园旧校场路)一带,经营年画的店铺工场有几十家之多,俗称年画街。这些店铺除由民间艺人生产传统年画外,还聘请上海知名画家吴友如、周慕桥等参与年画创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要闻
   第A03版:上海两会·新民眼
   第A04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5版:上海两会·话题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阅读/连载
   第A15版:金融城
   第A16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18版:福彩专版广告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0版: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音乐时空
   第A2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新尚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寻找“旧俗”与“新颜”
踏雪进电厂
广告
新民晚报文体汇/话题A09寻找“旧俗”与“新颜” 2018-01-27 2 2018年01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