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没签就进组
如果说,“蛟龙突击队”是《红海行动》中的军方视角,那么海清扮演的战地记者夏楠就是平民视角。两条不同视角展开的故事线,可以让观众看到这个根据“也门撤侨”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更完整的故事面貌。
海清说接这个角色完全是意外,“我在飞机上碰到了博纳老板于冬,他说有一部戏在摩洛哥拍,他找女演员找得太辛苦了,因为这个角色是战地记者,要说英文和阿拉伯语,还要找生过孩子的‘妈妈’。他当时说刚找到合适的女演员签完合同。我听后就开玩笑说我特别合适,因为我喜欢又演过记者,而且有档期,还不怕苦不怕累,以后有这样的角色要多想着我。”
“于冬当时就说没问题,大家聊完天也就散了。”没想到第二天,海清就接到于冬电话,原来他找到的女演员最后又没签下来,他就问海清能不能演。海清说:“我当时就恨我自己,为什么要跟他聊天,有一点骑虎难下的感觉。后来我也检讨我自己。”一边娇嗔着“抱怨”,另一边,一听说原来导演是林超贤,海清便连剧本都没看合同都没签就被拉到摩洛哥去拍戏了,“我很喜欢林超贤导演的《逆战》和《湄公河行动》,之前有两次找过我都没合作成,这次不能再错过。”
“战地记者”不容易
“我们这个故事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全部的蛟龙突击队去解救一个中国女公民。我这个角色也是有原型的,我是法籍的记者,长期在非洲从事反恐的活动,就是为了追查恐怖分子的核原料的黑市买卖交易,然后进行报道,就是咱们的战地记者。”介绍起自己的角色,海清滔滔不绝。聊起那些为角色吃过的苦,也仿佛昨日重现,一来拍摄场地特别远,回来一趟要辗转三四十个小时的飞机加汽车,“我从拍摄的地方到卡萨布兰卡,至少是一天半的路程,有的时候基本上是没有飞机的都得绕着山路走,能把人给坐吐了。”二来拍摄从冬天一直持续到春天,非洲的虫子害苦了爱美的女演员,“我们是二三月份开始拍的,等到四月的时候,非洲就开始热了,开始有虫子了。然后我是在五月份,就是被不知道叫什么的虫子把脸咬了,脸都咬烂了,就是都出那个黄姜那种姜水儿了。”如今想来,依旧心悸。再有,整个剧组一直都只有45场戏的原始剧本,“每天开拍前都要问导演‘导演我死了吗?’因为整个戏有很多的枪战戏,炸弹啊什么,所以里面的角色随时牺牲的可能性都非常大。”虽然确实受了不少苦,但海清说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不想转型笃定演戏
近年来海清的影视作品相比前些年要少一些,不少人在猜已经功成名就的海清是不是在开拓新的事业方向,譬如当导演做编剧等幕后工作。海清笑说:“我现在不想做导演、监制或者幕后投资人,可能我这个人真的是比较笨一些,而且摩羯座的我也比较忠诚,依然对表演保持喜欢、好奇的心态,对塑造角色的过程也很迷恋。”
海清还表示,自己一直不算是高产的演员,近年自己更加减产,是因为好剧本凤毛麟角,“剧本特别好的还是少,最近这段时间好的现代戏特别少。古装正剧也不多,都是一些仙侠奇幻的,我觉得自己不太适合,所以也没有特别着急接戏。”
如今,爱上健身的海清说自己的日子比拍戏还忙,早上送完孩子上学就去健身房锻炼,“我七点五十到健身房,八点钟开始训练,到十一点半出来。”然后每天她还看大量的剧本,“戏这个东西真的是可遇不可求,我现在这个年纪,基本上在做减法,不求多演戏只想演好戏。”海清说,她不拍戏的日子便很注重积累,“这点非常重要,当碰到一个角色,你是否有这样的经验和有这样的体悟能够把它演绎出来,还是得看平时的积累和沉淀。”
本报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