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平昌春晓冬奥会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冬奥会女子跳台滑雪首现中国健儿身影~~~
冬奥会女子跳台滑雪首现中国健儿身影~~~
     
2018年02月1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奥会女子跳台滑雪首现中国健儿身影
第一次的忐忑与期待
华心怡
■ 常馨月跳雪英姿 图 IC
■ 常馨月英气逼人
  中国代表团

  冬奥新增项目

  此次平昌冬奥会,中国代表团首次在1个大项、2个分项、10个小项上获得参赛资格。1个大项即雪车;2个分项即雪车、钢架雪车;10个小项即速度滑冰男子集体出发、速度滑冰女子集体出发、混合冰壶、自由式滑雪男子U型场地技巧、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单板滑雪女子平行大回转、女子跳台滑雪、男子四人雪车、男子双人雪车、男子钢架雪车。

  第一与第一次,一字之差,个中意味却大不相同。

  人人都想争做第一,那意味着领先一步。而第一次,往往,通常,大多数都不那么自如,甚至带着一些拘束与尴尬。但正是因为这份青涩,第一次值得纪念。

  昨日,冬奥会女子跳台滑雪首度迎来中国人。那片山,是壮美的,似铺上一层厚厚的白色丝绒地毯,无比圣洁。“我要飞,我要飞得更高”,跳台滑雪简称“跳雪”,是冰雪运动中的高危项目,你可以脑补一下在雪山上“跳水”的场景。常馨月23岁,脱下防护头盔和遮目镜,透着一股子英气。这个一直练着短道速滑的姑娘,直到四年前才转练“跳雪”。昨天三次试跳,成绩如何已不重要,12日最后的决赛中,常馨月将作奋力一跃。

  常馨月只是中国冰雪的一个缩影,我们正迎来许多个第一次。平昌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共有1个大项、2个分项、10个小项首次获得参赛资格。这其中,有许多选手都是转行而来。长久以来,冰雪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如此陌生,未曾垦荒的处女地。即便是在拥有成熟气候条件的北方,普及度也不尽如人意。甚至,冰与雪从未能真正“同行”。短道速滑、花样滑冰这些冰上项目通过种种方式与手段,渐渐为人熟知,但在冬奥会中其实拥有更多金牌分布的雪上项目,却依旧神秘,依旧遥远。

  没有辨识度,没有市场,也意味着没有基础设施。由于国内缺少符合标准的场地,常馨月常年奔波。夏天在草场训练,冬天打起游击。但她不谈艰难与辛酸,只是抓住每一个“说话”的机会为自己的项目做广告。跳台滑雪,本不在本届甚至下届中国代表团努力争取的冬奥项目中。常馨月为自己抢下了一个奥运席位,也为这一冬季项目在中国抢来了一个发展的机会。

  常馨月的试跳现场,没有众星拱月的后援团,没有争先恐后的媒体人,她一个人承受着心中的那份忐忑与期待。长长的那条雪道,只有天与地是她飞翔的见证。不只是运动员,这也是许多记者、更多电视机前观众的冬奥初体验。第一次,很多懵懂,很少完美,但第一次,却是通往第一的开始。冰雪冬奥,中国加油!

  特派记者 华心怡 (本报平昌今日电)

  相关链接

  跳台滑雪,是冬季项目中最危险的一种。起源于挪威,运动员脚着特制的雪板,沿着跳台的倾斜助滑道下滑。借助速度和弹跳力,跃入空中,110米以上的海拔落差,经过接近100米的飞行之后落地。

  为适应场地,跳台滑雪一共有三次官方试跳,然后再进行决赛。评委根据空中姿态,落地距离,以及风速条件等进行打分。

  收视指南

  上视五星体育频道今天20时20分将转播短道速滑男子1500米决赛实况(韩天宇冲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平昌春晓冬奥会特别报道
   第A09版:平昌春晓冬奥会特别报道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阅读/连载
   第A15版:金融城
   第A16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A18版:家庭理财/金融城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0版: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2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新尚/摩登
   第A24版:福彩专版广告
第一次的忐忑与期待
老熟人又来啦!
新民晚报平昌春晓冬奥会特别报道A09第一次的忐忑与期待 2018-02-10 2 2018年02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