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3月0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一清之计
米舒
  米舒

  杨一清,别号石淙,镇江丹徒人,于明朝景泰五年出生于广东高州府,自幼聪颖,被当地誉为“神童”。他14岁参加乡试,被推荐为“翰林秀才”。杨一清入京后,明宪宗破例召见,颇为赏识,特命内阁选派教师培养。杨一清不负皇命,成化八年考中壬辰科进士,18岁授中书舍人。

  少年出道的杨一清入仕为臣,先在军事上展示才能,在陕西八年,运筹帷幄,跃马巡视边防,曾一度入京为太常寺少卿,但不久又任陕西巡抚,并领兵抗敌。

  杨一清守边时,裁减镇中军官费用,弹劾总兵武安侯郑宏,将其贪污和克扣军费之事公之于众。他领导下的明兵,军纪严明。至明武宗即位,数万蒙古军入侵,总兵曹雄畏敌如虎,借故拒绝派兵支援。杨一清亲率骑兵百余人,夜袭敌营,令蒙古兵溃退。杨一清发现边情危急,而延绥、宁夏、甘肃三地驻军互不相援,便写信给刘大夏,请求朝廷任命一大臣统管。朝廷商议,但无一大将敢于担当,刘大夏建议由杨一清出任,明武宗即任命其为陕甘总督,并晋升为朝廷右都御史。杨一清令西北沿边筑起御敌长城,明武宗奖其功绩,发足援资,修好防御工事,数年内平安无事。

  当时内侍刘瑾因是明武宗朱厚照幼年玩伴,成为权势熏天的大太监,见杨一清生性耿直,不肯依附阉党,就诬陷其挪用军费,将其打入大牢,幸亏大学士李东阳、王鏊极力营救,杨一清被罚米六百石而逃过死罪。

  不久,明武宗起用杨一清去平叛安化王朱寘鐇的叛反,杨一清令其旧部火速消灭叛军并逮捕了朱寘鐇。归朝途中,担任督军的内侍张永率众赶到,两人当晚相谈甚欢,张永虽也是太监,但他素与刘瑾不和,杨一清知其获明武宗器重,便在酒宴上试探:“此次安化王叛逆,皆因朝内有奸佞当道,有赖阁下之威,而今外叛已除,内患奈何?”张永故意问:“内患指的是?”杨一清在手掌上写了个“瑾”字,低声说:“依我看,圣上必定也有所闻,阁下面见圣上时,应揭发刘瑾作恶诸事。”张永犹豫,杨一清献计:“此话由您说出,必能成功。万一陛下迟疑,您顿首痛哭,请求死在皇上面前,以此剖心不为妄论,圣上定会感动恩准。”张永依计而行,他献俘之际,向明武宗揭发了刘瑾17条大罪。如杨一清所料,明武宗大怒,当下将刘瑾凌迟处死。杨一清于是还朝先拜户部尚书,后又任管理全国官员升迁的吏部尚书。

  杨一清处事深思熟虑,计谋百出,对百姓宽和。当他获悉武宗迷恋奢侈玩乐,即称病乞归。杨一清致仕归乡,在焦山寺与禅师为友,明武宗巡游江浙至镇江,君臣夜谈,杨一清婉言劝皇上及早返京,明武宗遂取消南巡等地。

  杨一清入仕五十余年,历任四朝名臣,官至内阁首辅。他虽渊学多机变,但晚年被张璁等奸邪之臣诬陷。86岁的杨一清心中激愤,因背部疽发而死,临终前大恨道:“吾老矣,竟被孺子欺凌玩弄!”后恢复杨一清官职,赠太保,谥文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8版:郊野大地|新春走基层——寻访上海“中国特色小镇”特别报道
   第A09版:郊野大地|新春走基层——寻访上海“中国特色小镇”特别报道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财经新闻·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连载
   第A21版:阅读
   第A22版:金色池塘
   第A2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24版:家装专版
天下灯节
人生需要细化
少一些怨气 多一些正气
拉兔灯
福临门(剪纸)
静坐养神益健康
杨一清之计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杨一清之计 2018-03-02 2 2018年03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