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是新近一部热映电影的片名,据说源自清华校歌中的歌词,雪藏了数年终于上映,我好奇“西东”是什么东西,就跑去看,影院里观众不多,影片时空交错串联起四代清华人的命运故事,很难激起我的共鸣,虽说大牌明星云集,也有煽情演绎,我仍不为所动。片中给了西南联大诸多笔墨,其中“静坐听雨”、“跑警报”两段与记忆中的史实,似乎也有契合之处,直到片尾“彩蛋”滚动,内心的震撼油然而生,毫无疑问此刻的感动与电影无关,那些悄然出现在影片中的龙套,一一现身大银幕,这才是我真正崇敬的大师,他们刚毅坚卓的品格以及薪火相传的风骨值得大家喝彩。
数十年前,我就开始搜集西南联大名师的手迹,打听到有位联大毕业的华道一老先生,收藏了一张校长蒋梦麟的墨宝,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回忆抗战时期地处大后方的昆明为慰劳前线将士曾组织西南联大三校校长、教授等进行书画义卖活动,作为联大学生自治会主席,他花了五元“法帀”,义购了一张蒋先生节录《史记》中秦将庄桥开发滇池的书法条幅。经过我的不懈努力,终于收归寒斋。
还记得有次拜谒施蛰存先生,曾问起他在云南教书,是不是西南联大?施老回答不是,而是云南大学,不过两校都在昆明,联大在市郊,比起联大东一个校舍、西一个校舍,云大的校舍是滇中最好的,经贡院改造,还有两幢法式建筑,堪称豪华,而联大却是铁皮屋顶的教室,不光夏天热得要命,下暴雨更是叮铃咚隆响个不停。假日里施老偶尔也会在昆明一条卖旧货的地摊上碰到联大教授沈从文和冯友兰等人来此淘古董,他们是旧识,于是经常约好结伴同行。施老说他在联大中最要好的朋友是浦江清,原是清华的教授,又是华亭同乡,通信也勤,保留下来还有几十封,当时好想看看这些信,但因时间有限不敢叨扰,仅又问了一个沈从文在联大“跑警报”时被刘文典训斥的传闻,蛰老只答了一句:“瞎三话四。”
后来这批浦江清致施老的信札在他离世后流入拍卖市场,我有幸获得数札,其中一封1938年4月10日的信,详细描述西迁而来的“长沙临时大学”刚改名“西南联大”的场景,以及蒙自小镇的风土人情,内容详实而生动,读来津津有味。
“蛰存兄阁下:别后甚念。弟六日到蒙自,校址在东门外海关旧园,颇有花木之胜,惟迄今四人住一室仍不能作事耳。学校已改名‘西南联合大学’,至此见门口所榜方悉。园内多由加烈树,有白鹭栖息树枝,或曰‘鹳’也,吾侪则美之曰‘鹤’,鸣声如嗽。华亭今已无鹤,不意于此见之耳。蒙自县城周六七里,市面不过吾乡一镇(一小镇)。气候甚暖,满街皆蝇,惟蛇及蜈蚣至今未遇,想言者过甚其词,亦有初级中学及师范。南门外略有风景,曰‘南湖’、曰‘军山’,仿佛南京之白鹭洲,颇有田野风味,远处多山,迄未试登。不但天热人懒,且不知能走否也?下月初开课,不久可改二人一室。涛弟暂附居宿舍内,此间我屋住家甚困难,房子简陋而房价贵,弟家属在汉口,上海者尚怀观望。此间有民众教育馆,藏有《图书集成》一部及《万有文库》,亦难得也。尊眷已由沪启程否?近作胜游否?此请教安。弟江清。四月十。” (见图)
转眼清华建校已逾百年,4月2日西南联大也将迎来南渡八十周年纪念日,短短八年间,培养出八千名毕业生,既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两弹一星”元勋,又有174位院士等优秀人才,造就了大学史上独一无二的传奇,堪称中国高教巅峰,必将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