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对中国四大名陶颇感兴趣,并小有收藏。宜兴紫砂陶、钦州坭兴陶、建水紫陶和荣昌陶器因其璀璨悠久的历史、独树一帜的工艺造型和丰厚蕴藉的文化内涵而深得人们青睐。笔者收藏的两件向氏紫陶彩绘汽锅就是颇具艺术范的餐具。建水人能把日常功用的平凡之锅,炼成“体如铁、色如铜、音如磐、亮如镜、光照鉴人”的不凡气质,令人刮目相看。
其中一件汽锅高10cm(缺盖),口径21cm,底径13.5cm,器身一边由向逢春书写唐代钱起的诗句行草书“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赠阙下裴舍人》),运笔气韵生动,舒展明快;另一面则画了一丛修竹,尽显春竹秀挺,高风亮节,底款为楷书繁体章“云南建水向逢春制造”。另一件高16cm,口径19cm,底径11.5cm,盖由向荣春书写行草“万古馨香”,骨力内涵,秀美灵动;器身一边由建水另一名家王式稷隶书“春花秋月”,蚕头燕尾,婉转精巧。另一边则装饰“残帖”图案。“残贴”采用建水紫陶独特的刊刻填彩、无釉磨光工艺制成,以真、草、隶、篆、行五体入图,布局别致,斑驳古拙,凸显了残帖断简所特有的残缺之美,使之成为了紫陶独具特色的装饰艺术和标志性图案。底款为楷书繁体章“建水何兴发制造”。此器由三位名家联袂创制,书画合璧,相得益彰,艺术造诣不输陈设器,故甚为难得。两件器物均器身饱满,打磨黑亮,抛光细腻,光可鉴人,肩部分别贴有两狮头耳。
向逢春(1895-1964),建水县人,出生制陶世家,自幼随父习陶。他悟性颇高,刻苦好学,勇于创新,匠心独运,博采众长,将文人书画结合进汽锅、烟斗、花瓶、茶具、文房的造型里,在无釉半成品上进行书画雕镂,然后填入红、白、黄、蓝各色黏土,焙烧后用手工细磨,使之光洁如镜,形成了独特的无釉磨光工艺,终成紫陶业史上独树一帜的珍品。他也由此成了建水紫陶艺术的集大成者。是时建水碗窑村制陶者甚多,但以向氏所制最为精美,素有“城内三王,不如碗窑一向”“向氏紫陶,价同黄金”之美誉。向荣春(1900-1965)为向逢春之弟,与兄齐名,其同样工残帖、精装饰,书画形象生动、典雅古朴。王式稷虽生卒不详,但大名鼎鼎,工唐隶、行、楷,精山水花鸟,笔墨取自古法,又能独辟蹊径,富于变化,书画作品均润秀拙朴,意趣盎然。“城内三王”指的就是王定一、王受之和王式稷。
据悉,建水的紫陶汽锅还成就了一道云南名肴——“汽锅鸡”。该肴风味独特,原汁原味,肉质滑嫩,汤鲜味美,曾多次在国宴中出彩,赢得了美国总统尼克松,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首相撒切尔夫人等嘉宾的赞许,蜚声中外。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出访时,曾携带建水紫陶汽锅、花瓶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