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驱逐60名俄罗斯外交官,欧盟14个成员国也开始采取一致行动,在未来的一周之内,将有110多名俄罗斯外交官遭到驱逐。作为外交手段,驱逐外交官在国际上并不罕见。但是欧美协同一致,如此大规模驱逐俄罗斯外交官,实属鲜有。
雷声很大
被英国策反的俄罗斯前间谍斯克里帕尔及女儿4日在英国街头昏迷不醒,警方认定他们遭神经毒剂袭击。英国政府在没有确凿证据的前提下认定俄罗斯“极有可能”与此事有关,于22日下令驱逐23名俄外交官,随后还在欧盟以及美国寻求支持。
作为英国最坚定的盟友,美国的表态最坚决:特朗普非但下令驱逐60名俄罗斯驻美外交官、驻纽约联合国总部外交官,还要关闭位于西雅图的俄领馆,理由是它靠近潜艇基地和波音公司。
在欧盟,尽管与英国为了“脱欧”问题龃龉不断,但不少国家面对“俄罗斯威胁”仍与英国统一立场,除了德法两国分别驱逐4名外交官外,波兰、捷克等12个国家驱逐1至4名不等,等待加入欧盟的阿尔巴尼亚也表示要驱逐2名。
可以说,这是冷战结束以来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最艰难的时期。
人心不齐
对于来自西方的压力,俄罗斯丝毫没有服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26日表示,将对每一个驱逐俄外交官的国家采取回应措施。俄罗斯驻美大使馆还在推特上发起调查,让民众投票决定关闭哪个美国驻俄罗斯领馆作为报复?俄方给出的3个选项是: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娜堡和符拉迪沃斯托克。
俄罗斯作出如此回应,并非单纯出于“战斗民族”的战斗精神,也是因为欧美在外交威胁时暴露出来的“人心不齐”。例如,就在普京再度当选总统后,特朗普不顾国家安全助理的劝阻打电话表示祝贺时,都没有提及斯克里帕尔。如今突然“改口”,与“脸书”泄密及国内“通俄门”调查白热化脱不了干系。而在欧盟,28个成员国中有14个宣布与英国一致,这本身已经说明了问题;再加上经济领头羊德国在决定驱逐俄外交官的同时,强调与俄罗斯的对话窗口并没有关闭。以上种种,让俄罗斯人有了反抗的底气。
又见“群殴”
叛国的斯克里帕尔到底被谁所害,也许将老套地成为历史谜团。而欧美大国串通起来,绕过国际法程序,对“假想敌”定罪,并展开外交、经济制裁与舆论声讨,也一如既往地按着冷战时期“简单粗暴”的老套路上演,让世人再次见证,西方霸权主义并未随着那个时代结束而消失。
这样的案例,俄罗斯并非唯一受害者。从非洲到美洲、从中东到东亚,许多国家的政府遭遇西方集体抹黑,被扣上“独裁”等帽子。而原本应该主持正义的国际组织,被渗透、被裹挟,甚至被边缘化,即便被冤枉了也无处申诉。
这样的案例,说不定哪天就会落到别的国家头上。在世界权力体系严重失衡的今天,必须有一个非西方价值体系、更为公平公正的新体系来制衡美国及其主要盟国将私利塞入各种以道义为名的国际行动中的霸道行为。西方只是世界很小的一部分,拉帮结派的“群殴”,只有在面对更多人团结一致的反抗时,才会知难而退。
本报记者 卫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