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由普陀区残联向厂家定制的无障碍电梯,增加了许多个性化无障碍设计。一部电梯,折射出普陀区残疾人工作者对待广大残疾人的真心真情,也折射出残疾人事业奋发有为的喜人局面。近日,普陀区残联第7次代表大会圆满举行,区残联组织顺利换届。未来5年,普陀区又会交出怎样一份成绩单,大家拭目以待。
残疾人工作获高度重视
几天前举行的普陀区残联第7次代表大会可谓是一次高规格的大会,普陀区四套班子的主要领导几乎悉数到会,体现了对残疾人工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普陀区残疾人工作获得的关注度和曝光度不少,据普陀区残联理事长韩先锋介绍,普陀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来到区残联调研的次数多、内容深,在过去是十分少见的,这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5年中,普陀区不仅投入4100万元建成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还出台了许多制度性的办法和政策,并连续每年将2项残疾人民生项目纳入区政府实事工程,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确保“不让残疾人跳起来,要让残疾人笑起来”的工作要求落在实处。
普惠政策实现全覆盖
5年来的10项区级实事项目中,有一项十分值得一提:这是一项让保险公司连连感叹“亏本买卖”却让广大残疾人得到了实惠的惠民工程。
目前,全市各区几乎都为持证残疾人购买了综合意外保险,普陀区也不例外。特别是,普陀区持证残疾人数可谓是上海市中心城区“第一多”——共有持证残疾人35567人,而且,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残疾人超过6成,重度残疾人接近4成。因此,普陀区建立了残疾人综合意外保险保障机制,连续2年为全区持证残疾人购买综合意外伤害保险,累计投入近千万元,投保6.78万份,而且,年赔付率达到惊人的119%,真正让全区残疾人得到了实惠。
此外,普陀区还将“两项补贴”、交通补贴、残疾人健康体检等落到实处,实现普惠政策全覆盖。
创业就业服务托一把
“2017CCTV中国创业榜样公益奖”获得者程丽是一个四川妹子,她的获奖却与普陀区残疾人有着深厚关系,这是为什么呢?主持人的采访牵出这样一段佳话:
程丽是国家非遗川派竹编的传人,来到上海在普陀区建立工作室之后,经区残联牵线搭桥,她在残疾人中开班收徒,两年来已培训30余人,已约10人出师,其中3人能独立完成精品竹编。普陀区残联在谈家28创业孵化园附近安排了一间门面房,让残疾人在作坊里实训和展销,行动不便的学员也可以在家居家就业,通过来料加工形式,为客户提供竹编作品。学员们都很喜欢这项从培训到就业链条式运作的非遗手工艺作品实训模式。
以非遗培训、创业孵化等为代表的高质量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已经产生显著效果,5年来累计推荐残疾人就业751人,应届残疾人大学生入职率100%,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成功扶持65名残疾人自主创业,累计为174名残疾人创业者提供扶持资金133万元。
不断创新年年有特色
普陀区70岁以上的行动障碍残疾人都有一件特殊的“宝贝”:多功能手杖。这个既能辅助行走又能当收录音机听音乐的手杖,到了晚上还能变身小夜灯,万一不慎摔倒,按下按钮还能马上鸣笛呼救,真是老年人贴心的好伙伴。这支供不应求的手杖与综合服务中心的无障碍电梯一样,都是普陀区残联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度身定制的人性化辅具,也是工作创新的一个缩影。
最近,普陀区“阳光之家”的学员们也有了新的学习项目:打击乐。2016年学腰鼓,2017年搞“一家一品”创作百花齐放的文艺节目,2018年组建打击乐队,“阳光之家”的创新也在不断产生新的火花……
在普陀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创新还在进行,新一轮5年征程已经开启,以项目化推进为抓手,普陀区还将精准施策、协调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努力实现美好生活新愿景。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