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市人才工作大会举行,《上海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出台。这不由让人想到,就在上周五,2017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发榜”,为272项(人)授奖。科技人才的活跃,令上海在诸多重大科技项目的研发上引领了全国之先。“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人才,谁就拥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
如今,人才竞争已进入“白热化”。新一轮人才竞争正在国内各大城市之间展开。有的城市甚至把人才政策广告打到了另一个城市的地铁站里。一个个“招才计划”乃至“抢才计划”的出台,无不彰显着人才作为核心资源、战略资源的极端重要性。更不要说,在全球化态势下,引才聚才还面临着来自海外的竞争。
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今天,上海如何构筑起难以被取代的战略优势?抓人才是第一选择。从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到全力打响“四个品牌”,无不需要人才的大量涌现和高度参与。在愈发激烈的全球竞争中,不进则退。只有更好地吸引人才、聚集人才、留住人才,让各类人才尽展其能、尽施所长,上海才能维持和提升城市竞争力,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要引才聚才,就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2016年9月,上海发布人才“30条”,此后又累计推出69项配套措施,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一个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正在形成。昨天出台的人才新政在多方面取得制度性突破,力求在人才高地的基础上,形成人才高峰。人才政策“动真格”,各类人才才会真切感受到上海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愿意在这座城市发挥才能,贡献智慧。
“真正的人才,最看重的是成长的舞台、发展的空间。”引才聚才,拼的是政策,也是环境。为人才去除发展的枷锁障碍,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为人才打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才能定得了心、留得住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