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4月1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序两则
蒋子龙
  蒋子龙

  《恨郎不狼》

  大约是快30年前了,《文汇报》自“文革”结束后率先恢复副刊,主编肖关鸿向我约稿。我写了《小人效应》一文,被《光明日报》的一位大记者张胜友看到了,他立即复印了26份,散发给同行。于是引得其它一些报纸转载,找我要这类稿子的人多了,我也就被催着推着写起了杂文。

  今天我翻阅自己在用电脑前写的一堆杂文剪报,最强烈的感受是惊叹社会已经由惧怕杂文变得无比之“杂”了!正如我以前在一篇谈杂文的文章里所说过的:当今世界似乎进入了一个杂文时代,这并不是说现代世界要捧杂文了,而是指世界本身变成了杂文。到处都有“投枪和匕首”,经常发生让人惊醒和刺痛的事件。

  没钱的杂,有钱的杂得更邪乎,世界杂,社会杂,政治杂,官场杂,生活杂,男女杂,人杂,事杂,心杂,情杂……现在的杂文即便累吐了血,也杂不过现实生活。任谁都有满肚子的杂感,杂文技法被大普及,谁都可以讲段子、做杂文,到处都是杂文化。我其实并不能真正分清随笔和杂文的区别,因此杂文集里某些文章可能像随笔,而随笔集里有些文章像杂文。比如我自小喜欢体育,在观看世界大型体育赛事时,随看随写了一些文章发表,像杂感,“杂”味儿于是多些,便收进了杂文集。

  《借景》

  约我编这本集子的朋友提出:“乔厂长”是一定要收进来的。我说那还有人看吗?他说有没有人看都得收,那是你的符号。人到老年还能保留着一个符号,回头看看拥有一点过时的东西,也不错。总比连过时的东西也没有要好些。于是短篇收了《乔厂长上任记》,微型小说收了《找帽子》,这也是我的“代表作”,曾进入过多种微型小说选本。约定俗成在中篇小说里选了一部知名度略高一点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树精》则是为《故事会》写的故事。

  其实,除去朋友和出版社的盛意,支撑我还有勇气编这本书的是后半部分的散文。我的“文学世界”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虚拟的,这就是小说;另一部分是现实的,那便是散文。小说靠的是想象力和灵魂的自由,而散文靠的是情绪的真诚和思想的锋芒。我已不记得是怎样开始写散文的,仿佛这是一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般必定会发生的事情,这类文字却对生活、对自己具有一种更直接的真实意义,从中可清晰地看出我思想脉络的走向。我的视野、境界、文字,似乎也是随着写散文一点点地打开、扩充。正是散文使我认识到命运待我不薄,让我走过了那么多地方,见识了那么多风物。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几乎是发表一篇小说就会给我惹起一场风波,而散文却没有给我惹过麻烦,重读这些散文作品竟生出一种惬意和温暖之感。

  书稿编成,定名为《借景》。我写过一篇散文《扬州借景》,扬州瘦西湖之美,在于会借景。我的文字也是从生活中借来的风景。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潮起博鳌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阳光天地(249期)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家装专版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新民环球
   第A2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博览·广告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一辈子做最美好的事
自序两则
篆刻
春雨(水彩画)
云龙
旅游
此地有峪号皇藏
留住成长的年轮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自序两则 2018-04-12 2 2018年04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