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喜结良缘在姑苏
苏州城作为一座千年古城,自然会留下不少的爱情传说。前有干将莫邪的爱情绝唱,后有三笑姻缘的唐寅与秋香、绝代佳人柳如是与文坛领袖钱谦益,都已成为千年美谈。
颜梅华在苏州干将坊的闲逸生活,也让他的情缘找到了归宿。
这时的颜梅华21岁,风华正茂,俊雅秀气。姑娘叫吕月珍,年方19,苏州本地人,端庄,漂亮,是颜梅华的远亲。从前书香人家寻远亲成婚的似乎比较流行,这也许是因为双方知根知底,容易有一份信任感。如同很多古戏文里的情节一样,双方在亲戚的介绍下,相识,定亲。用颜梅华的话说,我们是先结婚,后恋爱。但这段老式婚姻,并没有影响两人的感情发展。事实上,两人结婚七十年,如今依然相濡以沫,伉俪恩爱。
1947年底,颜梅华和吕月珍举行了订婚仪式。仪式在干将坊舅婆家的客厅里举办,简单朴素。家人到苏州有名的“义昌福”叫了几桌菜,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共同祝贺。吕月珍与当时著名的电影演员上官云珠有几分相像,亲戚们都戏称她为“上官云珠”。那天,颜梅华拉着吕月珍的手说:“那以后我就叫你‘上官云珠’。”宾客们齐笑。
第二年,颜梅华和吕月珍在上海成婚。新房布置得优雅温馨。在苏州的叔叔特地派人送来了花鸟画大师江寒汀的一幅仿古花鸟画,以及国画大师吴湖帆书写的一副对联:“江路梅花开也未,天涯芳草最关情。”两位名家的精品之作,让婚房更显雅致。
新婚后的两年里,颜梅华与妻子主要居住在苏州城里。这时颜梅华依然笔耕不止,先后创作了《双刀虎》《江南大四义》《北侠草上飞》《阮氏三雄》等连环画,广受大众喜爱。
不作画时,颜梅华经常带着妻子到“冷香阁”喝茶。冷香阁位于虎丘拥翠山庄北,上下两层,皆为五楹,东、南、西三面建有环廊,庭院里种植着数百株梅花,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是品茶观景的绝佳场所。颜梅华和妻子常在下午三、四时,来到冷香阁,临窗而坐,泡上一杯碧螺春,远眺窗外的一片绿色,怡然自得。冬春之际,清风疏影,窗外细雨淅沥,时疏时密,寂寂间,颜梅华会低吟几句宋人姜夔之的词《暗香》:“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冷香阁下的那片梅林,暗香浮动……
从虎丘山下来,过望山桥,长约七里的山塘街,也是颜梅华和吕月珍常去的地方。古时的白居易环虎丘山开凿了条山塘河,河旁筑堤,便有了山塘街。数百年来,山塘街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曾是中国商贸、文化最发达的街区之一,是吴文化的窗口。
夫妻俩漫步街头,看着水中白墙黛瓦的老宅倒影,耳畔传来深巷里婉转低回的昆曲,再看河上货船穿梭来往,游船画舫迤逦而过,还有摇着小船的商贩在河中卖米、卖柴、卖点心……妇女们在河边的石阶上洗衣洗菜,吴侬软语声声入耳,完全就是一幅江南水乡风情画。
山塘街上的店铺、住家鳞次栉比,贩卖各种小吃的商贩也特别多。颜梅华喜欢吃油氽慈姑片,金黄生脆,一口咬下去,满嘴清香。还有种苏州特产,叫“鸡头米”,又称“苏芡”。一般每年十月上市。新鲜的鸡头米,颗粒浑圆饱满,外观莹润柔香,入口香甜弹糯。
新婚生活总是充满情趣与快乐。“闺房之乐,有甚于画眉。”颜梅华与妻子在苏州度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时光。当他后来看清朝沈复的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不禁连连称赞。颜梅华最喜欢其中的第一卷“闺房记乐”和第三卷“坎坷记愁”。《浮生六记》以夫妻生活为主线,记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及游行各地的所见所闻,真实而自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其中描写的闺房之乐,被誉为中外文学中“最温柔细腻”的记载。一百四十年来,《浮生六记》获得许多学者的赞誉。俞平伯赞其“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而林语堂则语:是一种“善处忧患的活泼快乐”。
颜梅华读《浮生六记》,觉其所见所闻仿佛就发生在自己身边。颜梅华说,看沈三白的文字,就知道他是真正脱却了名缰利锁的人。《浮生六记》表达了对布衣蔬食而又以艺术为业的向往,颜梅华将其视为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