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夜光杯”上一组“流光小物件”的十日谈,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停课年代,闲得无聊,又找不到可读的书,于是,对缝纫发生了兴趣。缝纫服装先得裁剪,学裁剪没有师傅教,就找裁剪书来学。好不容易从一位同学处借来一本裁剪书,“如饥似渴”地把这本书前前后后翻了一遍又一遍。幸好学过机械制图,服装裁剪图倒也不难看懂,先拿张报纸替代布料,就这么比比划划,居然“无师自通”地学会了依样画葫芦式的裁剪。
借来的书总得还呀!跑遍上海的新华书店又根本买不到。怎么办呢?自己动手抄!凭借自己机械制图的功力,一张一张地把整本裁剪书中的图纸画了下来,还有那附加的裁剪指南文字资料也一并抄录了一遍,花费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这本宝贵的裁剪书至今仍保存在我的大书橱里,毕竟凝聚了我的不少心血呢!
接下来,就是要置办一架缝纫机了。那年代,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可都是凭票供应的。按照母亲单位票证排队的次序,母亲要想拿到缝纫机券至少要等十年,那不是“黄花菜都凉了”吗?幸亏母亲人缘好,也特别好说话,肯帮人忙,因此落下一个极好的口碑。所以这次母亲跟工会主席说了,居然破例提前发了一张缝纫机券。为此,我兴奋了好几天。
可是,买一架缝纫机整机需要一百五十元左右。我和弟弟拿着缝纫机券和父母好不容易凑齐的一百元钱,在店堂里转了半天,傍晚时分还是怏怏地空着手回到家中。晚饭后,我和弟弟愁眉苦脸地坐在床沿。突然,已在房修队木工班做徒工的弟弟一拍大腿说,有了。我忙问他有啥好办法。他说,白天在缝纫机商店看到有单独卖缝纫机机头的,大概七十六元,边上还有卖次品缝纫机铸铁机架的,最便宜的只要十五元,两样加起来才九十一元,至于缝纫机台板我们可以自己做呀,成本也就几元钱,这样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听完弟弟的一番话,我高兴得把弟弟抱了起来!
第二天一早,我们等商店开门,买了蝴蝶牌的缝纫机机头,又挑了一副铸铁机架。我拿出纸笔和尺子,把缝纫机台板的尺寸仔仔细细地量了又量,画在纸上。
就这样,仅仅花了不到一百元,我家终于有了一架漂亮而又实用的蝴蝶牌缝纫机。为了表彰弟弟的功劳,我决定有了缝纫机之后的第一件衣服就给弟弟做一件两用衫。在八仙桥的布店里,我买到一块藏青色的零头布,正合适做一件两用衫,零头布可以节省半尺布票和半尺料子的钱呢!量了弟弟的身材尺寸,翻开我那本自己绘制的裁剪书,很快就把两用衫裁好了。花一毛五分钱,到服务站“拷边”,这样缝起来才正宗呀!
不怕你笑话,其实我从来没有踏过缝纫机,刚开始时手忙脚乱不说,缝纫机还特别不听使唤,一不小心就自说自话地来一个“倒车”,断线、缠线,搞得一团糟。没办法,我只得左手掌握布料的推进,右手摸着缝纫机头右侧的飞轮,唯恐发生倒车。战战兢兢,好不容易把弟弟的两用衫完工了。看着我的“杰作”穿在弟弟的身上,兄弟俩开心地笑了。
如今,我已年届古稀,弟弟也早过花甲之年,这架不平凡的蝴蝶牌缝纫机依然完好无损地摆放在客厅显著的位置上。偶尔,它还能发挥余热,会为家里的缝缝补补贡献力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