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首之“老”,两层含义:其一,按沪语有“总是”“屡次”之意;其二即本义,年岁大了。
在下自学生时代起就喜爱“三大球”运动,尤爱踢小足球。岁月悠悠,倏忽间老了,无法再像年轻人一样涌至赛场,但只要荧屏直播三大球精彩赛事,锁定此类节目一直是我的首选和最爱。或许是出于一颗中国心,我所关注的大多是与国家队有关或国内的顶级比赛。至于那些英超、德甲、欧锦赛、NBA,基本不看:一是时差阻隔,二是无关痛痒。
以近期为例,今年开春以来,三大球赛事迭连,进入高峰。先说说排球。2017-2018中国女排超级联赛决赛在上海与天津两队间展开,此前双方打成3比3平,决胜的第7场在上海卢湾体育馆举行。从电视镜头里看,卢湾体育馆的规模大了不少,原来这是选址新建的。在我记忆里,老馆在陕西南路、淮海路口,年轻时去看过乒乓球赛、大象棋赛,观众的座位是单边的。现在的新馆四周都有观众座位,起码可容纳好几千人。女排的看点在于柔韧性强,攻防转换回合多,观众过瘾。最终,上海以14比16惜败,收获银牌,稍感遗憾。而男排的年度超级联赛在上海与北京之间角逐,最终,沈琼领衔的上海队以4比2力克老对手,卫冕成功,第14次问鼎。男排的特点是队员争胜心强,弹性好,扣球力量大,无论是斜线和直线。跳发球凶狠异常,往往直接得分或破坏一传,但也因此失误较多,可谓利弊各半。笔者颇感兴趣的是,现在三大球的裁决都融入了高科技,如排球就可用“鹰眼”挑战,确定场上电光火石瞬间打手、出界、踩线等判罚。
再说篮球。CBA超级联赛进入总决赛,对抗的两支南北球队分别是浙江广厦和辽宁本钢。两队有十分相似之处,即都有“黑色幽灵”外援,一个叫哈德森,一个唤福特森。他俩的共同特点是,速度奇快,突破上篮是拿手好戏,活脱脱一条“黑泥鳅”。然而,他俩在外线的“三分球”也十分了得,仿佛百步穿杨般弹无虚发,令观众连连赞叹。另外,我还醉心欣赏一种叫“欧洲步”的上篮动作。即持球队员在高速带球跑动过程中,身体左右一晃,突然大步变向,起跳、投篮,动作欺骗性强,实用而好看。我暗暗称赞此为“篮球场上的伦巴”。
最后说说足球。足球是影响力最广、最大的运动,那可容纳数万人的场内,球迷敲锣打鼓,摇旗呐喊,声威震天。当主队得分领先或形势看好,球迷们展开双臂互搭在肩上,呼啊喊的,跳啊蹦的,似乎永远不会疲劳……有一次,我问一位去现场观球的年轻人,你们在球场哼的是哪门子曲调啊?嘿嘿,他先是狡黠地一笑,然后答,根本没有统一的调门,只要核心区有人带头哼唱起来,边上和的人一多,就会蔓延开去,唱到一块的。哦,我明白了,这叫“和调”。我在想,好在足球场是露天的,要有屋顶的话,早被掀翻了!有时,见自己心仪的主队输了,临散场不少球迷红了眼眶,女球迷更是“梨花一枝春带雨”,一腔热情真是感人!
去年是上海足球的丰收年。今年中超上海两支球队开局成绩均不错,但赛季漫长,我的心情会与主队同沉浮,预祝他们更辉煌!
一生以来,看球无数,也看出些“门道”。有时,我不由自主地即兴议论,竟与主持人的评论如出一辙。看着,看着,我似感自己也与年轻人一样驰骋在绿茵场上,毫不察觉老之将至。老了,能在荧屏前观赏球赛,开心!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