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执法有底气
从2015年起,朱鸿飞已经参加了3年的新民晚报杯,但今年是他第一次上阵当裁判。比起其他初次上阵的“菜鸟”裁判,朱鸿飞有底气得多,因为他的表哥时萌珣是国家一级裁判,以前没少给他讲解过裁判知识,这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让他平添了一份底气。“平时表哥会主动找我‘传经送宝’,说一些往裁判员方向发展所需要注意的细节,给了我很多吹罚上的建议。”接受记者采访时,朱鸿飞不无得意地说,“我也经常去表哥吹罚的比赛场边学习,感觉他吹的比赛流畅度很高,自己也在慢慢提高。”
有趣的是,时萌珣的裁判生涯也是从晚报杯起步的。“那时候差不多是2010年,我开始系统地在新民晚报杯学习一些裁判的业务知识,然后参加了静安区的晚报杯执裁工作。”在时萌珣看来,新民晚报杯几乎已经成为了上海市大多数学生裁判的“启蒙老师”,“只要是上海的学生裁判,问他们吹罚的第一场比赛在哪里,大多数都会说是新民晚报杯。”
有了表哥的助力,朱鸿飞也有信心成为赛场上的优秀“黑衣法官”。“我是希望能够往裁判这条路上走的,所以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在高中毕业前,能够考上国家二级甚至一级裁判。裁判的业务能力是靠执裁比赛来积累的,所以这次比赛我就不踢了,而是作为裁判员上场,我希望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一支队两对父子兵
来自浦东的巡游者FC队,有两对“父子兵”:父亲姚名远是主教练,他的儿子在这支球队中司职中场;父亲徐健是领队,而他的儿子徐佳傲则是球队门将。值得一提的是,徐健和徐佳傲这对父子还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参加过新民晚报杯比赛。
“我本身就喜欢踢足球,加上工作原因能有一些时间陪儿子参加比赛,就担任了球队的领队,来当他的后盾。”徐健介绍说,他读初中时也参加过新民晚报杯,当年的他也和今年刚刚初三毕业的儿子徐佳傲一样大,趁着难得的暑假时间,尽情地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除了我儿子的队伍,其他队的比赛我也喜欢过去看看,一方面是帮忙‘刺探军情’,另一方面看着这些孩子踢球我就很开心,感觉像是回到了小时候。”
看着儿子在场上比赛,徐健仿佛看到了自己25年前在新民晚报杯驰骋的身影。他感慨地说,20多年来足球一直是他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唯一的遗憾就是小时候没有机会受过专业足球训练,球技仍然还是属于“踢野球”的水平。“现在的孩子真的很幸福,想踢球不仅有好的场地,也有教练来帮助他们提高水平。”
对徐健来说,他1993年参加的“新民晚报杯”足球赛,可能是一年中为数不多和同龄人以球会友的机会,那是对青春的回忆;而对徐佳傲来说,现在虽然参赛机会比爸爸当年多了,但是新民晚报杯对他来说仍然具有独特的意义:“这是我和爸爸都参加过的比赛。”
本报记者 李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