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8月1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乘飞机的感觉
陈钰鹏
  陈钰鹏

  飞行恐惧症是一种非理性的、特殊的心理恐怖症;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企图以理性的解释去克服某个人的恐飞症:“其实,用其他交通工具的危险性更大,比如坐汽车,翻车的概率大大高于飞机。”对方立即就会反驳:“可是,一旦飞机失事,十有八九是机毁人亡。”原因在于,“概率小”不等于“不会发生”,概率小是一种理性的说法,不能代替“不发生坠机”,因而不够具备说服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论说,飞行旅客从跨入机舱的一刻起,直至飞机安全对接目的地机场的登机桥或客梯车,把生命托付给了机长。尽管飞机失事的发生概率远比人们感觉(或设想)的要小得多,恐飞症仍然深深扎入人们身体的保护反应中。倘若一个人碰到一种危险,他会从两种反应(斗争反应和逃跑反应)中选择一种。然而飞机的空间有限,无法提供让人选择的条件,一想到这一点,很多人就会不寒而栗。

  创伤经历是造成恐飞症的主要原因。每一种恐惧的背后都隐藏着一种创伤经历,创伤经历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意识的、能唤起记忆的、与飞行有关的负面经历。有了这种经历,特别是善于记忆和想象的人,以后再乘飞机有可能恐飞。另一种情况更为经常,即与飞行没有关系的、无意识的、非记忆性的负面经历,这类经历往往使人有一种无助、受人摆布、失去知觉的感受,尤其是难产造成的负面创伤。

  有专家提出了一些克服恐飞症的方法,比如作腹部深呼吸能明显地降低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的分泌。恐惧是由一种浅呼吸引起的,腹部深呼吸能在植物神经系统中发出一种安静氛围的信号。按摩手心内侧也能缓解恐惧心理,因手心内侧分布着稠密的神经网,这一网络直接与(脑厌质颞叶前部的)扁桃核——所谓的大脑恐惧中心有关系。

  很多年以前,笔者曾和两个老外从沈阳坐飞机去武汉,飞机起飞后约30分钟,突然机舱内座位上方的氧气面罩全放了下来,过了一会儿报告说,飞机准备迫降,请大家戴好氧气面罩。又过了好几分钟,传来通知说,由于舱内的增压阀发生故障,飞机准备返航始发站,之前尚需耗掉一些燃料……最后大家庆幸有惊无险,安全到达始发站……过了很长时间,我还在庆幸我没有得恐飞症,因为我这一生因工作原因大概乘飞机有五六百个往返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2018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广告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0版:特稿/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特稿/星期天夜光杯
   第A2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放大世俗的人情风貌
《红楼梦》里的爱情魔咒
图片新闻
祠堂印象
乘飞机的感觉
草木气息
捕鱼的乐趣
新民晚报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A16乘飞机的感觉 2018-08-12 2 2018年08月1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