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宇航局举办的三维打印火星栖息地竞赛,实际上从2015年就拉开了帷幕。现在已经进入第三,也是最后的阶段。而在其中的虚拟建模阶段,竞赛团队需要用建筑信息建模(BIM)软件,数字化地表达了在火星上创建一所房子的物理和功能特征。
最近,美国宇航局和一个跨界专家小组从完整性、布局设计、三维打印可行性等角度评估了来自世界各地18支团队的参赛作品,并采访了各团队,评定出获奖名单。5支团队分享10万美元奖金。而它们设计的虚拟模型,最终将被三维打印成三分之一尺寸的模型。
三维打印栖息地竞赛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推动公民发明家探索新技术,利用原生资源,或加入可回收材料,以增材制造方式建造火星栖息地。
来自阿肯色州罗杰斯的Zopherus 团队赢得虚拟建模阶段的第一名,得到20958美元的奖金。他们提出了蜘蛛形着陆器的概念(图一)。着陆器本身就是一台3D打印机,使空间的利用毫不打折,使用也更方便,无疑提高了整体效率。
该着陆器本身配备了高强度的打印混合材料,用来打印密封、加压的火星房屋外壳。着陆器装载的漫游者小机器人会根据需要外出收集火星表面材料,比如冰、氧化钙和火星聚集体,将其混入现场制备的火星混凝土,用于打印营地建筑内部的其他部分,包括厕所、管道等。
着陆器完成一栋建筑后,“蜘蛛”的长腿会将着陆器高高抬起,显露已完成的可居住结构。蜘蛛舱挪动到新的位置,建造下一栋建筑。逐步建造的建筑群连接成火星栖息地(图二,俯视图)。
美国宇航局百年挑战项目的经理摩斯·容曼说:“很高兴看到这些多元化团队的成功,他们以各自的独特风格进入竞争。不仅设计了结构,还设计了将让我们的太空探险者在其他星球上生活和工作的栖息地。很高兴看到他们的设计概念一步步清晰呈现。”
美国宇航局在这场挑战赛中的合作伙伴、布拉德利大学卡特彼勒工程与技术学院院长莱克斯·阿克斯博士说:“我们鼓励各种各样的人来参与,为火星栖息地设计出创新的设计方案。虚拟建模阶段让高中、大学和企业团队也能参加竞争,他们可能无法接触大型三维打印机,但可以通过合作争取最终的胜利。”
凌启渝(图: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