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此次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首度开启全程网络直播,截至决赛最后一场,仅腾讯平台直播观众人数就累计有190万,这一数量是7场比赛剧场能容纳的现场观众的425倍。显然,网络直播已成为市民大众打开高雅艺术的崭新方式。
怎样照顾“家里的观众”
在本届赛事主题论坛上,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南非国际芭蕾舞比赛CEO德克·巴登霍斯特的那段话:“我们必须认清现实,古典芭蕾已成为了小众艺术,现在的观众都不在剧场,而在家里。”要如何让芭蕾走入“家里的观众”的生活?此次网络直播带来的佳绩和逾百万的流量或许让人窥见一丝曙光。
“原本只是抱着尝试的心态,没想到首场复赛仅半场,在线观看就达7万,给予我们莫大信心。”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网络观看人数的不断增加,信心也与日俱增,直至决赛直播被腾讯送上首推,首场观看人数就超过35万,而昨晚第二场决赛观看人数更向45万冲刺。
事实上,别说是普通观众,由于决赛对外售票且开票就被秒空,就连组委会没有抢到票的零零后志愿者们也都纷纷加入“直播观看队伍”。用他们的话来说:“网络直播的比赛没有现场让人窒息的紧张气氛,能够以看大片的心态来观摩赛事,而且镜头里漂亮的小哥哥小姐姐们仿佛‘自带滤镜’,画面唯美如梦如幻。”
就像“养成型”节目,观众伴随着选手的成长就有情感带入。芭蕾舞比赛层层筛选,选手们披荆斩棘的拼杀之路也牵连着观众的心。有前辈无偿无私地引路,加上一场场观赛积累的情感,让不少初涉芭蕾舞的观众越来越走心。昨晚,甚至有“自来粉”感慨:“追了几天追出感情了,看他们一路拼杀到最后,竟忍不住露出老母亲慈祥的微笑。”
有解说,芭蕾舞也成“世界杯”
新时代自然带来崭新的观演模式,虽说网络直播不能完全取代“现场直击”,但对于非专业出身对芭蕾又不那么懂行的年轻观众而言,要让“专业性赛事”不那么枯燥,现场解说和弹幕是网络直播带来的最大乐趣和福利。
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但若没有解说辅助,外行何时能长成内行,境界又如何从热闹踏入门道?此次演出现场,有舞蹈家蔡一磊担当中英文主持和解说,而直播平台上,特邀日本东京国际芭蕾舞比赛艺术顾问邵治军、前苏黎世芭蕾舞团首席演员孙晓军担任解说。以足球解说模式打开芭蕾舞比赛,同样精彩,现场解说让费解的专业术语经过“翻译”不再难懂,也让不少入门“小白”直呼“get”了新技能。
就直播弹幕的变化,也能明显感受到观众们的成长。自首场复赛,弹幕中多为“哇塞,肤白貌美大长腿”、“没想到跳芭蕾舞的小哥哥颜值这么高”、“我就喜欢看她们踮着脚尖转”的惊叹之语,到最后两场复赛,不少观众亦能头头是道地分析,“他这次比复赛落地稳”等,明显感觉到追看比赛的观众的“学习成果”。
事实上,“小白”入门,功劳不仅在于解说,很多关注这场赛事却未能赶到现场的“潜伏”于全国的“芭蕾资深粉”也在弹幕中贡献了专业知识和自身独到的见解。每年要花四分之一时间飞去世界各地追舞的资深舞迷陶小姐就直言:“世界杯之所以这么火爆,源于人们对足球的狂热,但足球说到底也是专业赛事,它能有如今的影响力和普及不无关系。每年都有很多冲着高颜值帅哥而去的迷妹,她们也是在一场场赛事解说中,渐渐读懂‘角球’、‘点球’、‘任意球’。那么为什么芭蕾舞不能通过解说‘翻译’,向大众打开神秘大门?艺术找对路径,也能走近大众生活。”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