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8月1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中共领导全民抗战的重镇
方翔 徐建刚
■今天是“8·13”淞沪抗战纪念日,原本周一闭馆的上海四行仓库纪念馆正常对公众开放,不少市民带着孩子前来瞻仰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首席记者 方翔

  今天是“8·13”淞沪抗战爆发81周年纪念日,淞沪抗战是全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始终冲锋和战斗在抗敌御侮的最前线,参与和领导了上海抗日斗争的全过程。

  七个阶段 参与领导

  “2014年以来,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课题‘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正式立项,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上海抗战研究会会长张云说,“近日,由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韩洪泉撰著的《中共与上海抗战》一书首发,就是这个课题一个子项目的重要成果。”

  经过学术界多年研究,14年抗战期间,上海军民的抗日斗争大致可分为七个阶段,“中共始终冲锋和战斗在抗敌御侮的最前线,参与和领导了抗日救亡的全过程”。韩洪泉介绍,第一阶段,自1931年“9·18”事变至1932年“1·28”淞沪抗战,这是上海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和上海军民抗日救亡斗争的第一次高潮时期,也是中共开始自觉领导上海抗战的时期。

  第二阶段,自1932年《上海停战协定》签订至1935年华北事变前夕,是上海抗日救亡运动的低潮时期,也是上海各级党组织遭受重创、分散坚持救亡斗争的时期。

  第三阶段,自1935年华北事变至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这是上海抗日救亡运动由低潮逐步兴起并掀起第二次高潮的时期,也是中共调整方针政策、发挥骨干作用、推动抗日救国运动时期。

  第四阶段,自1937年卢沟桥事变至“8·13”淞沪抗战,这是上海军民抗日救亡运动的第三次高潮时期,也是中共坚持统一战线、扩大群众基础、领导全民抗战时期。

  第五阶段,自1937年11月淞沪抗战失利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这是上海人民在“孤岛”环境中继续坚持抗日救亡的时期,也是中共利用“孤岛”有利形势、创造性开展抗日斗争时期。

  第六阶段,自1941年12月上海全面沦陷至1944年“天亮运动”前夕,这是上海人民坚持隐蔽斗争的时期,也是中共隐蔽精干、深入群众、积蓄力量的时期。

  第七阶段,自1944年“天亮运动”至1945年抗战胜利,这是上海人民准备里应外合、迎接最后胜利的时期,也是中共团结教育群众、准备起义、争取解放上海的时期。

  五个方面 重要贡献

  “上海抗战在抗日战争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中共领导下的上海抗战是沦陷区坚持抗战的光辉范例。”韩洪泉表示,其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加强党的建设,奠定领导抗日斗争的坚强组织基础。抗战期间,上海组织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1937年江苏省委重建后,很快成为在上海领导抗战的各党派中群众影响最大的力量,并适应形势任务需要,调整领导抗战的政策策略,不断推动抗日形势向前发展。

  二是实现国共合作,建立和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国共谈判二次合作的过程中,上海地位突出、功不可没,是各方联络的重要枢纽。抗战时期,党在上海始终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坚持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最广大的爱国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为赢得抗战胜利积蓄了力量。

  三是团结进步力量,领导各界群众各条战线的救亡斗争。在党的领导下,上海各阶层的爱国群众在抗日救国旗帜下并肩战斗,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四是开展武装斗争,在上海郊县广泛开展游击斗争,积极配合新四军作战,并为配合新四军开辟苏南、苏中和浙东抗日根据地发挥奠基和推动作用。

  五是发挥独特优势,大力支援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上海的支援工作涵盖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贯穿全国抗战全过程,尤其对新四军的发展壮大发挥了其他地区难以替代的特殊作用。

  四个方向 深化研究

  对于未来研究方向,韩洪泉表示还要从四个方面努力:一是要进一步挖掘史料,特别是要注意搜集国外的相关档案资料;二是要进一步细化研究,比如领导隐蔽战线斗争、领导警察系统斗争等问题的研究还要加强。“第三,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拓展视野,以跨学科的力量进行深度审视和专业探究,以更开阔的视野展开比较研究,如共产党领导下的上海抗战与国民党及其他力量领导下的上海抗战,党领导上海抗战与领导其他沦陷区大城市的抗战,上海抗战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反法西斯斗争等。”韩洪泉说,“第四是要进一步服务现实,中共与上海抗战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既是严肃的学术课题,也是生动的教育资源。加强物质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推进教育资源的继承、传播和弘扬,既是鉴往知来的现实需要,也是历史研究的应有之义。”

  专家点评

  全民抗战的焦点和重点之一

  中国抗战长达14年,上海始终是各方政治、军事和经济力量的焦点和重点之一。从1931年“9·18”后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到1937年“8·13”淞沪抗战爆发成为全民抗战后第一次大规模会战主战场,再到“孤岛”苦斗,直至抗战全面胜利。作为社会科学重大委托课题“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的子课题成果,《中共与上海抗战》充分运用课题收集的海外和海峡两岸历史资料,许多资料都是课题组新近挖掘而得以重新面世的,一经公布,已在史学界引起较大反响。

  作为共赴国难的全民抗战,中共领导抗战,必然涉及与国民政府和社会各阶层,《中共与上海抗战》对此作了很好的疏理,不回避矛盾,对重要环节和事件作了很清晰的交代,使历史的结论更令人信服。

  徐建刚(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要闻
   第A08版:2018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2018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0版:2018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看大江奔流 昂发展“龙头”
上海,中共领导全民抗战的重镇
新民晚报要闻A03上海,中共领导全民抗战的重镇 2018-08-13 2 2018年08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