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浙江省传统制造业省级试点,全省的工业大县,长兴积极响应,依托亩产效益大数据中心,对全县工业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分ABCD四档,进行200多项指标的数据汇总,共筛选出全县工业低效企业646家,并对包括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的六大工业平台提出更高要求,将低效企业标准提升至亩均税收2万元以下。
促低效企业提质达标
如今,在开发区湖州三庆纺织有限公司厂区的40亩土地上,原先11家企业无序发展的局面已经完全改变,通过倒逼腾退的方式,现在这里成为了开发区机械装备企业集聚点,亩均税收也从原先的8700元猛增至现在的3.96万元。预计到2020年,可达8.3万元。而这只是开发区进行低效企业提质达标的一个缩影,也是长兴今年盘活低效土地、提升亩均收税的一隅。
据长兴县经信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潘桂英介绍说,低效企业提质达标工作,一直是长兴近年来的主要工作之一。“通过前几年多次的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已经有一批企业摘掉了‘低小散’的帽子,今年我们又依托省委省政府的文件精神,加大力度开展低效企业提质达标工作,把‘一企一策’落到实处、让企业提质达标做出成效。”
助推企业转型发展
然而要取得成效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作为长兴经济发展排头兵,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77家企业被认定为低效企业,其中11家企业没有缴税,近半数企业亩均税收在1万元以下,对一个国家级开发区来说,形势严峻、任务繁重。
为此,开发区将77家企业提质达标分为转型升级、倒逼腾退、依法关停三大类,为企业提供原地提升、兼并重组、出租、依法收储等8种方向,并一一上门排摸,量体制定提质达标计划。经过努力,如今这77家企业的“一企一策”已经顺利推行起来。启明星生物科技,目前亩均税收500元,86亩土地全部进行收储,将重新招引项目落户;凯悦电子,亩均税收10100元,将整体嫁接……一批低效企业正在长兴的土地上改换新颜,迸发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随着“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扎实开展,长兴已经累计处置“五未土地”1.35万亩,并且通过大数据平台的“五未土地”处置模块,对全县工业土地进行实时自动识别。根据该县国土局给出的处置方案,将自动进行处置,既可以短期处置跟踪,又能从根本上解决“五未土地”问题。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加强资源要素的集约化管理,“通过各种资源要素的集约化管理,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集合,让单位要素实现更大的效益,这项工作我们目前走在全省前列。”潘桂英说,目前全县已有“标准地”4138亩,完成吉利大数据中心、桐昆等工业企业“标准地”供地1158亩。 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