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8月2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怎样“阅读”?
周炳揆
  周炳揆

  报上经常有这样的讨论: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阅读文章往往是在智能手机上一略而过,认认真真读书读报的人越来越少了,导致人们的阅读能力日趋下降。

  那么,把阅读能力的下降归咎于智能手机是否有道理呢?其实不然。早在2003年智能手机尚未普及时,有人就做过一项测试:被测试者是高中毕业未升上大学者,他们被要求读一段类似于“守株待兔”的故事,然后说出这故事隐喻着什么。大约13%的人无法答对。对于较复杂的问题,比如对比两家报纸对于同一科学现象作出的不同解释,95%的人都无法做对。

  最近有人做过类似的测试,结果证明过去的15年以来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并无明显提高。但是,所谓阅读差的人对于纸面上的文字是能够正确发音念出的,从这一层面上来看,他们的阅读并不差,但他们对于自己念出的东西全然不理解,是阅读理解的“文盲”。很显然,要做到理解得力,除了需要足够的词汇、词义,更重要的、而且往往容易被人忽视的,是要对所读的东西有充分的知识和了解。

  这就是说,作者在文字中表达的意思,是需要读者用自己的知识去补充的。请看一个例子:“他(足球运动员)的腿伤好了,但是主教练还是没有让他上场参加联赛”。这里,作者省略了至少3层意思:腿伤好了需要稳定一段时间;上场比赛前需要和队友合练;联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伤愈复出很容易再度受伤。如果你不了解足球比赛,你可以读懂句子,但可能不理解主教练为什么不让他上场。

  背景知识也十分重要。例如:“刘备率关羽、张飞攻入西川(四川)建立了蜀汉王朝”。这句比较一目了然,不需要补充附加的知识,但是,这句句子其实是个“伪命题”,对《三国演义》的故事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关羽当时驻守在荆州,并没有随刘备入川。

  你可能会说,作者为什么不写出足球比赛的具体情况,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这句话呢?很显然,如果具体细节写得过多,文章就会长而累赘,有足球知识的读者肯定会抱怨——所以,作者在写作时其实是下了个“赌注”:假定读者应该具有额外的知识。

  有人做过测试学生知识面的试验,问高中生有关自然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学、体育等范围广泛的问题,结果,胜出的学生也就是那些在阅读理解测试中胜出的学生。显然,知识面广和阅读理解好是密切相关的。

  这个结论或可以给中、小学教师很大的启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单单靠教会学生识字,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给学生以信息量、知识面丰富的教材;期末考试阅读,应当密切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如果考题是随机的,那么,评分的加权就应放在学生掌握的课外知识方面。不要去责怪网络、智能手机,要责怪我们自己对于扩大知识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3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雅加达之光
   第A18版:雅加达之光
   第A19版:雅加达之光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旅游
   第A26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广告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怎样“阅读”?
残关
那一抹阳光
申祐身行忠孝义
相遇在美的时刻
松鼠(中国画)
新民晚报夜光杯A20怎样“阅读”? 2018-08-21 2 2018年08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