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让水在城市的迁徙更自然更环保——~~~
     
2018年08月2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水在城市的迁徙更自然更环保——
“海绵城市”创新“智慧生态”
姚丽萍
在经历了雨水收集池、调节池、沉淀池、人工湿地的过滤净化,小水滴不再那么脏兮兮了,到达荷花池,它已从Ⅴ类水变成了Ⅲ类水。 本版摄影 记者 刘 歆 新民图表 制图 邵晓艳
  首席记者

  姚丽萍

  每到汛期,不少城市道路积水严重,“马路观海”尴尬一再上演,亟待“水泥城市”变身“海绵城市”。

  在申城,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再利用世博遗留设施,建成国内首个海绵城市项目计量监控后评估系统,让水在城市的迁徙更自然更环保,2017年荣获国家住建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当“互联网+海绵城市”不断创新“智慧生态”,精细化雨洪防控延伸出的诸多环保效益,如何一一实现?记者实地探访,一探究竟。

  雨水“净化路”

  演绎雨洪管理奥秘

  2010年,在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有一个活水公园,是来自成都的一个环保展示项目,世博会后,活水公园成为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海绵城市试点区域。

  海绵城市的雨洪管理,奥秘何在?在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一部动画短视频“小水滴的奇妙之旅”,演绎了雨洪管理的奥秘。

  小水滴正在空中遨游,突然,一大片乌云夹杂着污染物,迎面扑来,瞬间,小水滴呼吸局促,灰头土脸,它赶紧奔向地面,一睁眼,竟是世博园城市最佳实践区!这时候,雨越来越大,小水滴发现,路面积水通过透水路面和雨水管网进入地下。顺着流水,小水滴钻进了“雨水收集管道”,它发现,管道里有“弃流井”。原来,初期雨中杂质较多,初雨弃流,收集到的雨水才会更干净,当地面降雨量达3mm后,“弃流井”电动阀门会自动关闭,比较干净的雨水流向“雨水收集井”。

  接着,收集井中的水流被送到“雨水调节池”,在“沉淀池”里休息一阵子,又被送入人工湿地。人工湿地里,31个串联的池塘,好似片片鱼鳞,统称“鱼鳞池”,这里,芦苇摇曳,金钱草婆娑,小水滴一路净化,在它跃出“鱼鳞池”的那一刻,全身更干净了,活力倍增,又一头扎进“净化之路”的最后一站——荷花池。此时,它已从Ⅴ类水变成Ⅲ类水。

  荷花池里,小水滴和鱼儿嬉戏,好不畅快。小水滴又蒸腾到了上空,随风飞舞。城市最佳实践区南区有一片绿地,地下铺有蓄水模块。蓄存的雨水可以在3天内下渗回补地下水,或者被用来浇灌绿化。小水滴由衷感叹——这座园区真是太棒了!

  “主人公小水滴,经历了雨水的收集、净化、利用和渗透,生动地诠释了海绵城市效应。”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副总经理龚玲玲说。

  海绵城市,通俗地说,就是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最终,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环保“经济账”

  评估系统实时量化

  小水滴的净化路,展现的仅是海绵城市“智慧生态”的技术路径,至于环保的“经济账”,亏,还是赢?

  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海绵城市”建设,以雨洪控制、生态环境改善、雨水资源利用、世博会遗留设施再利用为目标,建成了“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海绵化改造示范工程。

  目前,最佳实践区“海绵城市”成功实现了——中小雨不湿鞋,强降雨不积水、特大暴雨不内涝。同时,全场地收集的雨水经厌氧沉淀、人工湿地净化,综合利用于景观补水、园区绿化灌溉、环卫设施和广场道路冲洗,大大节约了自来水。丰水季节,还通过下渗设施实现地下高水位条件下雨水下渗,年雨水渗透及利用率实际达到70%以上,雨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015年,雨水收集利用前,园区一年的自来水用量(包括公共用水和建筑用水)约为11.5万吨,2016和2017年稳定在8.35万吨左右,节水率超过25%。其中,单单活水公园,2014年有些月份消耗自来水费用达3万元,如今平均每月减少到4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最佳实践区“海绵城市”监控后评估系统,管理的精细化、可视化和智能化。在南车站路564号“海绵城市”项目大厅里,通过大屏幕便可看到——收集池水质、沉淀池出水水质对比、人工湿地雨水处理状况、荷花池水质,以及雨水处理过程中综合利用、径流总量控制……所有数据都可即时显示,全面比对。”龚玲玲为记者展示着大屏幕上各组实时数据,环保绩效实时量化、一目了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话可不是说说的。

  城市亲水客厅

  海绵城市人文目标

  台风过后,活水公园里,凉风习习,荷花池里,锦鳞游泳,清晨午后,凉亭里,聊天小憩,很是惬意。

  如今,“海绵城市”项目显著提升了区域人居环境,活水公园成为了周边居民、园区白领休闲小憩的“城市亲水客厅”,实现了海绵城市的人文目标和社会效益。

  “实践区海绵城市项目已纳入国家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十三五’规划》示范案例。”龚玲玲说,实践区也因此成为亚洲首个获得LEED-ND绿色社区铂金级第二阶段认证区域;获得了国际规划届最高荣誉——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协会颁发的“卓越规划大奖”;并作为优秀案例在2016、2017、2018年“世界城市日”“国家绿建大会”专业论坛介绍推广。

  2016年以来,江苏、浙江、辽宁、贵州、山东、云南、美国、澳大利亚、联合国高级别技术官员,50多批次,1200余人来参观实践区“海绵城市”。

  目前,申城有1.2万个商品住宅小区,以及数量庞大、大小不等的公园绿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海绵城市的成功经验,必将在申城开枝散叶。

  记者手记

  收放自如 城市良心

  19世纪,作家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良心。

  21世纪,互联网时代,应用了新科技的“海绵”,也是城市良心。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在城市的生态重构中,这块“海绵”收放自如——该吸收的时候吸收,该释放的时候释放,道法自然,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海绵城市,也因此保护了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确是现代城市的“良心之作”。姚丽萍 

  相关链接

  申城“海绵化”进行曲

  申城海绵城市建设正在进行中,16个区开展了一系列尝试——

  浦东新区临港口袋公园改造

  临港口袋公园是指临港家园服务站和绿化休闲广场,位于临港古棕路555弄120号。该项目是临港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之一,位于试点区11个汇水分区的6号汇水分区。

  为解决公园积水、漏水、渗水性不佳、景观单一和康体活动设施缺乏等问题,并达到年径流量控制率80%,以及年径流污染控制率50%的目标,临港口袋公园运用了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花园和人工表流湿地四大海绵设施进行改造。

  长宁区苏州河慢行步道改造

  苏州河慢行步道(一期)东起中山公园3号门,西至双流路,全长约3.7km。通过对防汛通道、沿河人行步道、沿河公园绿地等滨水岸线景观等改造提升。建设雨水花园,蓄渗、净化径流雨水;对人行步道和局部广场透水铺装建设,对驳岸绿化带植草沟+雨水湿地的改造,使雨水得到进一步的沉淀、过滤、净化和调蓄。改造提升了步道的景观品质,体现了城市的地域特色,使之成为城区的景观骨干。

  杨浦区五角场下沉式广场透水路面改造

  五角场下沉式广场,位于上海东北部四平路、黄兴路、翔殷路、淞沪路、邯郸路等五条城市主干道的交汇处,是五角场各商圈的交通纽带。曾经,这里雨天雨水倒灌、交通受阻、广场美观性差、座椅位置使用率低、地面交接处利用差。为解决问题,五角场下沉式广场的路面改造采用艺术透水混凝土道路。经过透水铺装的海绵化改造后,雨水能够快速渗入地下,有效地消纳地表径流。改造后的广场中心在地面和环廊墙面的设计上更具活力;环廊顶部还增加蓝色隔音屏降噪。

  宝山区机场围场河建设

  机场围场河流域范围位于宝山区庙行镇西部,西与大场镇相邻,南与静安区接壤,河道全长约7.65km,是市管33条亟需治理的黑臭河道之一。通过清除河底污泥,实施活水调水工程,形成封闭水系,提高了水动力;同时,截断沿河生活生产污水,对初期雨水进行过滤,增加生物多样性,重新构建了水生态环境。通过综合整治,河道已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流动性明显增强,重新恢复了水清岸绿的生态环境。同时,生态草沟解决了径流直排河道的问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3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雅加达之光
   第A18版:雅加达之光
   第A19版:雅加达之光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旅游
   第A26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广告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海绵城市”创新“智慧生态”
新民晚报要闻A05“海绵城市”创新“智慧生态” 2018-08-21 2 2018年08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