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店门仅一人多宽,往里走,要穿过一段十多米长的狭窄天井,书店就在弄堂尽头。这几天临近开学,这家藏在弄堂深处的书店,家长和学生络绎不绝。
黄女士的女儿刚转学,他们需要一套五年级的课本。由于没有具体书单,店员建议先配齐主课教材。一个爸爸满脸愁容地走进书店,原来返校前一天“熊孩子”发现《写字》书不见了,他只能赶来再补一本。
主课的教材好找,最令家长头疼的是要找齐各种副课教材和手册。因为这里种类齐全,常有家长大老远跑来,店里的电话也成了“求助热线”,常常响个不停。
店长汤臻富是80后,一年多前调到这里,他知道其中大有学问:教材种类版本多,更新快,他们要心中有数,“问下什么年级、什么区的,大体就知道用什么书了”。
这些年,教材的意义已不止于课堂。有家长要带孩子移民了,特意来买一整套语文书,希望孩子在国外也能学好母语。
更让人意外的是,有外国人也钟爱这里。这几年,每年都有日本客人组团来店里选购,一买就是一整套《自然》教材,原来是来“取经”的日本老师。
汤臻富说,一对一专业导购,是他们“被需要”的原因,而把这种专业服务延伸到线上,则是一种趋势,“有可能我们也会推出网店”。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 李若楠 萧君玮
首席记者 陈炅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