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上音师生在京迎来难忘的“开学第一课”
~~~上音师生在京迎来难忘的“开学第一课”
~~~上音师生在京迎来难忘的“开学第一课”
     
2018年09月0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党校史 演《贺绿汀》
上音师生在京迎来难忘的“开学第一课”
肖茜颖
■ 上音在京演出《贺绿汀》剧照
  昨晚,上海音乐学院原创歌剧《贺绿汀》在北京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上演,传播红色文化。演出前,上音师生还参观了中央党校校史馆。谈起这次受邀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演出,200余名师生称,这是他们难忘的“开学第一课”。

  继承红色精神

  在《贺绿汀》开演前,上音师生利用下午休息时间参观了中央党校校史馆。不少学生党员格外期待这次机会。有4年党龄的大四学生何圣垚直呼,“中央党校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平时,他始终要求自己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不过这一次的中央党校之行带来更多的动力。他的老家在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一个并不富裕的地方。在暑假里,声歌系的他主动联系老家的高中,把在上音和《贺绿汀》中所学、所得分享给学弟学妹们,帮助他们参加艺考。昨天参观时他突然想到了恩师对他说的话:毕业的同学再回来帮助老家的太少了。何圣垚决定,以后只要假期里有空,他就要继续回老家帮助孩子们,“家乡一些孩子的声乐条件非常好,只是缺少机会。”

  声歌系研三学生于璐同样获得启发。“如今的年轻人普遍缺乏责任心,老一辈党员的精神值得学习。”即将毕业的她打算从事教育培训工作,但她不认同有些社会培训机构将钱放在首位。她认为,要培养优秀的学生,老师首先要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她愿成为一名能带来正能量的老师,“要培养孩子们的健康心理、老师们首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

  传播红色文化

  昨晚,上音师生和现场1800余名观众在《贺绿汀》慷慨激昂的音乐中重温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该作品再现了贺绿汀壮阔的革命生涯和音乐人生,故事从1925年青年贺绿汀参加农民运动讲起,至抗日战争爆发后1941年他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奏响民族与时代最强音。2个小时的演出中,喝彩声不断。演出结束时,观众席爆发出潮水般的掌声。

  “为何每次演出都能打动观众,因为我们是真诚的。”在歌唱家、上音副院长廖昌永看来,贺先生是坚定的革命战士,是追求完美的艺术家,也是亲切又严格的老师。贺绿汀的红色精神蕴藏在剧中的每一个音符、演员的每一次呼吸和眼神等细节中。廖昌永记得,上世纪90年代,贺绿汀亲自指导了还是学生的他演唱《嘉陵江上》。贺先生反复强调,要完全地展现这首歌的情绪,唱这段宣叙调时不能死板。当晚,廖昌永把自己对贺先生的记忆和思念都放入了剧中。

  剧中,管弦系研二学生、上音青年交响乐团小提琴首席蔡杰林有不少独奏部分,对于烘托贺绿汀的人物形象起了重要的作用。“要用更宽广的视野增强音乐的感染力”。24岁的他没有接触过贺先生,但是他能在老师和同学的身上看到贺先生的影子:腿伤未愈的廖昌永在排练中反复下跪;整个剧组排练到深夜12点。他认为,年轻人同样能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比如全力以赴地完成每一场演出,做好每一件小事,用热情感染身边的人。

  特派记者  肖茜颖 (本报北京今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第A04版: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广告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1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汽车周刊
   第A2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ZF01版:中缝4-13
学党校史 演《贺绿汀》
在“众声喧哗”里 寻觅静谧世界
上海故事 中国声音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2学党校史 演《贺绿汀》 2018-09-05 2 2018年09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