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有限出口的军品,凭借价廉物美的品质,成为不少国家的抢手货。在此过程中,不甘寂寞的外国人按照自己的习惯,对中国武器进行加装或改装,推出一系列别具风味的“魔改版”,成了“世界武林”的奇特一员。
东方飞机搭配西方导弹
1965年,刚经历一场反侵略战争的巴基斯坦却受到美国制裁,主力的美制战机缺乏零件供应,难以运转。危难时刻,“全天候伙伴”中国挺身而出,提供国产歼-6歼击机应急。
论性能,歼-6不如巴空军已有的美制F-104,但它具有独特的中低速转弯机动性能,即便在高亚音速阶段的加速能力也比看似高档的美机好。更重要的是,歼-6具有不错的改装空间,在中国无私帮助下,巴空军自行用西方技术升级这款东方色彩的战机。通过复杂的电路、气路等调整,歼-6居然配备美制AIM-9B响尾蛇空空导弹,结合原有30毫米航炮,一下子成为彪悍的“空中杀手”。
这一“东西合璧”,被战场证明是成功的!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拥有625架飞机的印度空军突袭巴基斯坦全境,却在歼-6面前碰得头破血流。12月8日上午,印军两架苏-7前线轰炸机试图空袭里萨瓦拉基地,巴军飞行员哈斯米驾驶歼-6升空。2000米高度上,哈斯米发现目标,遂以大坡度转弯抢占“六点钟”(即尾部)攻击位置,印机发现后打开后燃器狂奔,可此举却为歼-6携带的响尾蛇导弹提供了明显的红外热源信号。于是,哈斯米用导弹打爆一架苏-7,接着又用航炮在350米内击落另一架苏-7,取得完胜。
巴军反映,歼-6虽然航电设备简单,但飞行品质好,操纵感强,特别是机动性较好,配上空空导弹后,完全可与假想敌的先进战机一争高下。
2002年3月27日,巴空军结束所有歼-6的战斗生涯,时任巴空军参谋长穆萨夫·阿米尔在退役仪式上说:“过去30多年里,歼-6出色满足了巴基斯坦空防要求。所有飞过该机的巴基斯坦飞行员都认为,飞歼-6是他们一生中荣幸的经历。在我飞过的歼击机中,我想说,飞歼-6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直到今天,来自中国的歼-6常常成为巴城市里傲然矗立的军事雕塑。
给“五对轮”换新装
作为中国生产最久,产量最高的坦克,59式广为人知。即便在虚拟世界,59式都有极高人气,像外国军事游戏《坦克世界》,59式是作为“金币车”推出,可见连“老外”都知道它的威名。
过去近60年间,59式经历无数次改进和升级,而且“动手术”的不光有中国人,还有大批外国人,不少改型把“老59”的形状都变没了,只有底盘上最经典的五对负重轮配置没变,以致于网上有“远看炮塔吓死人,近看五对负重轮”的“名句”。在这些“魔改59式”中,美国参与设计的“美洲虎”方案可谓“别具一格”。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军贸事业大胆“走出去”,与此同时,美国卡迪拉克·盖奇·达信公司希望进军坦克改装市场,遂与中国同行合作推出名为“美洲虎”的“魔改版59式坦克”。
外观上,“美洲虎”如同穿上大型板甲的古典武士,车身和炮塔主体都覆盖了大面积复合装甲。事实上,这家擅长开发轻型坦克的美国公司就是拿自己卖给泰国的“魟”式轻型坦克为技术蓝本,在59式基本型坦克的半球形炮塔外圈套上焊接装甲外壳,使其很像放大版的“魟”式坦克炮塔。炮塔主要武器可选用西方制式的105毫米炮,另有两挺机枪,还换装新型火控系统,火力大幅提升。
“美洲虎”采用中国原装的59式底盘和扭杆悬挂装置,但换装美国底特律公司的8V-92TA型柴油机,以适应因加挂装甲导致的车重增加。得益于动力充沛的新发动机,重量比59式多出四吨的“美洲虎”坦克仍能跑出55公里的时速,令人满意。
档案记载,“美洲虎”坦克制造了两辆,并在中美两国进行了充分的技术测试。遗憾的是,受市场等因素的影响,“美洲虎”没能投产,不过这一“魔改”思路在后续的中国外贸坦克开发过程中得到充分借鉴。
“草根的逆袭”
在上海东方绿舟,有一艘退役的033型潜艇,是不少游客心驰神往的景点。您可曾知道,作为中国建造量最大的潜艇,033型艇还跨出国门,至今还在远方“骑鲸蹈海”。
20世纪80年代,也就是033型艇建造工作的尾声,中国向埃及海军提供了四艘。整体看,该艇虽是50年代的技术,但经多轮改进,噪音有所降低,探测能力有所提高,执行封锁作战任务非常有效。特别是埃军把033型艇当成宝贝,专门找来欧洲公司升级声呐、火控设备及动力系统。20世纪90年代,在地中海水域进行的多国联合演习中,埃及的033型艇几次冲破美国海军水面舰艇群的搜索攻击,突入目标核心区,令美军大感意外。知情者回忆,由于东地中海近海普遍较浅,加上国际航运繁忙,聪明的埃及人以商船噪音为掩护,驾驶033型艇实现“草根的逆袭”。
尽管033型艇已服役超过30年,但埃及人却持续对其进行大改。最新照片显示,在西方技术支持下,埃军为033型艇艇艏增装大型声呐罩,还在指挥塔围壳后面的甲板上增设耐压罐,里面装有充气橡皮艇,满足特种部队对敌方海岸线实施水面渗透。实际上,老骥伏枥的033型艇在埃军中依然扮演重要角色,与埃及引进的德国209型潜艇协同作战,不久前还参加了埃及海上阅舰式。
坦克与高炮“拉郎配”
上世纪80年代,中东石油富国伊拉克大手笔发展国防力量,尤其重视装甲兵建设,从中国采购大批69-II式主战坦克。中国设计师预见到坦克在中东多风沙环境下被“粗暴使用”的情况,因此着重提高机械可靠性,像柴油机改进了喷油泵驱动连接盘,使供油量提前角可视情况调节,润滑系统增加离心式精滤器,让油路尽可能保持通畅,而发动机冷却系统提高风扇转速,采用固定式机油散热器,这些都让坦克可靠性大大提高。
后来,伊军在实战中感到牵引式高炮在伴随野战部队机动时“缓不济急”,只有自行高炮能够解决,鉴于作战急需,他们索性来个“异国联姻”,将低空拦截效果不错的俄制S-60式牵引高炮搬到皮实的69-II式坦克上,原来的坦克炮塔直接取消,换成带旋转基座的半开放式战斗室,前部火炮舱内安装一门57毫米炮,采用液压制退机、弹簧式复进机、传动伺服系统、链式供弹系统,可发射曳光高爆榴弹、曳光穿甲弹等,具有较高的炮口初速和平直弹道,对低空目标颇具杀伤力。由于伊拉克人冲着“多快好省”,那些正规自行高炮必备的雷达火控系统都付之阙如,而且有必要,炮班成员还能将火炮整体拆卸,重回牵引模式。有意思的是,即便在今天的反恐作战中,有照片显示伊拉克民兵仍在用这种“魔改高炮”去打击极端组织,不过这时候不是去打飞机,而是平射打碉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