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0月1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时代再出发
建设“四个港口”
服务“江海联运”
曹刚
  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上海港站上了崭新的起点,在新时代将再次出发、再创辉煌。“下一阶段,上海港将重点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四个港口’,即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科技港口和效率港口。”上港集团董事长陈戌源介绍。

  试点自动化改造

  建设“智慧港口”,自动化码头是亮点和重点。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去年底开港,今年有望实现200万标准箱的吞吐量,今后将为全港每年新增630万标准箱的通过能力。与全年4000多万标准箱的吞吐量相比,自动化码头目前所占的比例并不高。

  上海港的第二个自动化码头在哪里?其实,外高桥和洋山一期、二期、三期等传统集装箱码头,都在重点攻关自动化技术,将逐步推广应用堆场自动化和桥吊远程操作。

  上海冠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会长王国胜透露,公司已经启动桥吊和轮胎吊的自动化改造试点项目。“两年内,冠东(即洋山三期)至少将有3台桥吊和4台轮胎吊实现自动化操作,集卡无人驾驶、轮胎吊改造成自动化轨道吊等试点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坚持打好“绿色”牌

  “绿色港口”建设,关键词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目前,港区的生产照明用电,都使用低能耗的LED灯;95%的内部集卡已改用安全环保的LNG(液化天然气),明年计划全覆盖;港区许多内场工程车辆已升级为纯电动车;员工宿舍统一配备了太阳能热水器……”王国胜如数家珍般列举了洋山港的众多“绿色”元素。“下一步将重点攻关节能减排技术,加强能耗统计监测、新能源应用技术推广,重点做好岸电、混合动力装卸设备等方面研究,降低能耗成本。”

  加强“科技港口”建设,努力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效率港口”建设,则将通过持续的技术、管理和服务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港口作业效率和综合服务效率,使港口运行效率和效益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新建内支线码头

  洋山港,不仅是上海的洋山港,也是长江流域的洋山港,是服务全国的洋山港。在服务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沪浙双方达成共识,于2016年底签署《关于共同推进小洋山区域开发等重大合作事项的框架协议》。

  王国胜透露,小洋山岛北侧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围垦。上海将与浙江合作,在围垦形成的新陆地上,计划建设内支线码头,新增多个内支线船舶泊位,建设集装箱综合物流产业基地。

  “这一块全新腹地,有望破解目前内支线泊位不够的瓶颈,上海港将拥有新的发展空间,把深水港区的优势真正用足、用好,再次发力。”他补充说,北侧的内支线码头届时将与南侧的深水港区呼应,两侧物流联动,有利于打通从江出海、由海进江的“任督二脉”,更好地服务江海联运的国家战略。 

  首席记者 曹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科创上海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跨江入海 箱满舱 无人码头 船影忙
建设“四个港口” 服务“江海联运”
新民晚报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A05建设“四个港口”
服务“江海联运”
2018-10-15 2 2018年10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