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跳一抬头,走路活像卓别林;身穿黑色燕尾服,一生企望不在锦。企鹅,因为大部分时间总是摆出一副昂首望天的样子,好像在企盼什么似的,中国人便给它们起了一个十分贴切的名字。企鹅看上去非常可爱、天真,无论小孩和大人都喜欢它们的形象。企鹅常被用来作冰淇淋的广告或其他冰雪食品的代言人,它们甚至成了Linux的商标动物(Linux是一个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可安装在各种计算机硬件设备中,大至台式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和超级计算机,小到平板电脑、手机等)。
一直以来,人类觉得企鹅虽然“穿着礼服”,却纯朴无华。在陆地上步履蹒跚、一副憨态,然而在水中却能像鱼雷那样地快速前进,保持着游泳和潜水的优异纪录。与此同时,企鹅获得了许多正面的评价:有集体观念、忠诚、冰天雪地上的浪漫主义爱情、善于关爱和照料孩子……有人甚至构思起幻想来:在今后的进化中,企鹅也许会变成比人类更好的物种。遗憾的是,近几年来,一些科考专家向企鹅提出了挑战,他们觉得有必要了解一下企鹅的另一面。
由于人类很少和企鹅直接接触,有些关于企鹅的结论是不全面的或错误的。据专家最近较长时间的实地考察,发现雄企鹅孵化企鹅蛋是一种长期以来的企鹅内部分工,而对雏企鹅的喂食和照料仅仅局限在孵化期。鉴于企鹅在陆地不建窝巢,到了第二年,企鹅夫妻没有可以碰头和相认的处所,很少再能团聚。还有,雄企鹅对这种境况一点不在乎,甚至会在孵化期内带回别的雌企鹅。科学家们认为,在交配期,雄企鹅外出寻拾石头(作孵化地的铺垫)的时间不应该太长,否则,“邻家男人”会口衔着石子过来献殷情,对此,雌企鹅也会欣然接受。考察者们曾经碰到过这样的事情:被期待的小企鹅后来竟然是一只杜鹃雏鸟。说到这一话题,有人想起了曾经参加过著名的斯科特南极探险队的英国人乔治·默里·利维克,他在1912年发表的《小群体中的流氓》中提到过处于群体边缘的企鹅中发生过奸尸行为。但利维克非常小心,他不想让读者对企鹅产生厌恶和震惊,有关此现象的几句话他用古希腊语写成。
关于企鹅的行为和道德,目前讨论得较多的是“企鹅的集体观念(群居意识)”。企鹅在陆地上喜欢开“万人大会”,尤其在天气糟糕的日子里,比如当发生时速达200公里、气温降至零下70℃的风暴时,成千上万的企鹅便团聚、偎依和紧贴在一起,成为声势浩大的群体。通过这种方式几乎可以减少一半的能耗,群体中心的温度甚至可达37℃。此外,站在中间还可以受到最佳保护。
有的专家认为,如果说大群体和道德有关系,那也是一种被求生本能所趋的自私心,尽管企鹅互相靠得很近,但它们对近旁的邻居并不理会,除非对方的长嘴碰着它了。
面对新的认知发现,有人主张重新评价企鹅,也有的认为问题没有那么严重;更多专家觉得企鹅是恐龙的直接后代,还是要用进化论,不能用人的伦理道德去衡量它们;再说,企鹅本来就一直生活在压力下,够不容易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