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硕大的“5”铭刻在小小的不锈钢纪念牌中间,看到吊带上“上海国际易跑赛”字样,朋友圈有哥们惊叹:“跑进前八就不易,还是第五,真牛!”殊不知这只是“五周年纪念牌”,全程十公里,能跑到终点就能拿块貌似奖牌的纪念牌。
作为市民业余联赛的一个项目,“易跑”从虹口足球场出发,沿四川北路经过多伦路文化名人街、邮电大厦、外白渡桥、提篮桥历史风貌区,在风光旖旎的滨江步道结束,被称为“最文艺路跑赛”。不过,众多跑者对脚下丈量的道路、身边掠过的建筑在岁月长河中滋长的那些“枝蔓”,可能只有书本上的理解。对我来说,在生于兹、长于兹的虹口检验数年晨跑成果,有点“首秀”也有“刷新”记忆的意味。
跑过虹口公园,当年春游时跌落的小湖还在吗?复兴中学老大楼外墙已成浅褐色,里面应是深灰色的历史包浆;用每分钟171步、每步0.93米的姿态向母校致敬!内山书店和山阴路一晃而过,知道那片绿荫中有“鲁迅故居”还有“内山故居”的可能不多。看到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牌匾,会想到脚下或许正踏着鲁迅、叶圣陶、茅盾……的脚印。已是宾馆的虹口区第一工人俱乐部,当年参加初中文凭补习班的教室早就渺无踪影,任课老师还好吗?与“永安电影院”擦肩而过,就如向一代人的童年告别;尽管影院建筑及边上的永安里改变很多,却与南京路上永安百货有过千丝万缕的渊源,迄今未必能够了断。而透过一幢幢气宇轩昂的大楼上分明“看到”福民医院、萝春阁点心店、永新油酱店、牡丹美发厅、红星书场、凯福饭店、第七百货商店、德昌西服店、大兴纽扣公司、繁花鸡粥店、广茂香烤鸭店……依然熙熙攘攘,五味飘香。还有邮电大楼,最初的集邮兴趣从这里萌发。沿苏州河北,过外白渡桥引桥转入东大名路,跨虹口港,遥望海员医院、曾经的雷士德工学院主楼;到大连路折返,应是当年渔民提着香烛到“下海庙”祈福的路;经“下海庙”跑向高阳路码头,那是“老三届”口中的“上港八区”,如今的滨江步道;拐弯加速,蓦然看到,绚丽的终点牌楼就在眼前。此时尤恨遗落多,时间都去哪儿了?
业余级的十公里路跑,前半程基本靠体力,后半程基本靠“跑感”。在一大帮额头闪亮、头发黝黑的年轻人中,滨江木质步道被踩得发出极强节律的“咚咚”声响伴奏下,喘着粗气摆动双臂,并窃喜皱纹、白发、沧桑等就这样极易被忽略。只是他们还能憧憬上马、北马甚至新加坡、纽约马拉松赛,而我则追忆那些曾如此奢侈挥洒的年轻和不太年轻的时光。记忆中似乎文艺味不浓,更多是柴米油盐的市井印记。转念,若无市井,文艺何味?将市井发酵、萃取成艺术,需要天赋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