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由市水务局、12345市民服务热线、新民晚报社共同发起的“水务局长接热线”行动开线。在接听市民来电后,市水务局副局长刘晓涛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用一连串权威数据,印证了上海的治水成效,列出了今年的“任务清单”。
消黑臭 市民投诉骤减
刘晓涛说,去年上海城乡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劣V类水体占比从38.7%降至18%,河湖水面率由9.79%提升至9.92%。同时,全面打造“一江一河”世界级滨水区,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工程全面开工,苏州河支流整治有序推进。
水质的持续向好,也反映在了市民投诉量的变化中。去年5月,生态环境部、住建部曾派出督查组来沪开展黑臭水体专项督查,当时共受理市民投诉508件。但5个月后,当督查组再度进驻上海时,接到的投诉骤减至25件。
打硬仗 加大治水力度
刘晓涛表示,今年将围绕“2020年力争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的水环境治理目标,打好三场硬仗:
一是深化落实河湖长制,压实河长责任,加快推进首批79个河长制标准化街镇建设;深入研究体制机制、治水手段科技创新,培养一批具备专业技术力量的“河长助理”,提升河长治水能力;做好入河排污口监管、水质摸底监测、“一河一策”编制等,夯实河长履职基础。
二是加大治水管水力度,以“苏四期”工程为引领,加快完成91公里市政污水管网完善工程、197个建成区直排污染源截污纳管、1245个住宅小区雨污混接改造、8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完成245公里河道综合整治,打通800条断头河,今年本市劣V类水体比例要降至12%以内;探索水环境执法“行刑衔接”新模式,保持高压态势,全力实现“污水无直排、两岸无违建、水域无垃圾、河底无淤积、绿化无毁损、水质无恶化”。
三是加强水环境流域性治理,深化长三角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牵头推进188条段省际界河(湖)协同治理,加快推进淀山湖综合整治,共抓长江大保护,依法严打严惩非法采砂等违法犯罪行为。
新模式 培育“民间河长”
作为“政府河长”的有益补充,上海目前已有“民间河长”3441名。今年将探索推行“行政河长+民间河长+河长助理”的“全民治水”新模式,通过制定出台“民间河长”指导意见,深化“民间河长”队伍建设,邀请全社会监督评价,共绘“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丽上海。
本报记者 房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