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些投资类保险险种和股市升跌有直接关系,因而也受到部分投资者青睐。除此之外,有些投资理财类险种也引发中高收入人群关注,他们率先改变了对商业保险固有的观念,在设计个人保障和养老计划时,已经不满足于基本的保障需要,而是从需求出发,综合考量未来不可知的风险因素,量身购买足额全面的人身保险。
前一段时间,媒体披露在国内寿险市场上出现了保额达1亿元的高额保单,客户在专业人士的建议下,根据自身条件,投保了一种产品组合,累计人身险保额1亿元,这份亿元保单也标志着寿险市场开始步入个人理财需求的新阶段。还有一位个人资产丰厚颇具实力的客户,一次购买了多份投资连接保险,保额超过3千万元,年交保费超过200万元,刷新了个人保单保险金额新高,一方面表明客户对投资保险充满信心,另一方面则显示保险业健康快速发展,正在成为大众投资的又一新渠道。
国内保险业近年来与群众生活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在不断壮大自身实力的基础上,也为人身和财产提供了可靠的风险保障,它独特的经济补偿作用开始显现出来。
随着观念的更新,人们与保险的关系会愈加密切,突出反映为,一是群众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水涨船高,有条件选择保险来化解风险,祈求稳定;二是作为日趋多元化的投资理财领域,应运而生的新险种所具备的功能更加全面,除了保持原有的经济补偿职能外,不少险种都增加了投资理财的内容,使参加保险的人在获得意外灾祸损失赔付的同时,又能将富裕的资金投资增值,因而产生了较强的吸引力,这也是有些险种热销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一般带有投资性质的险种,基本上由保险公司专业人员进行理财操作,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了风险,定期公布的投资运作情况也让投保人心明眼亮,与其他投资方式相比,自有它的优势。
特别要注意的是,保险有其自身经济特性和运行规律,既不等同于银行存款,也不如同证券炒股,作为投资主体的投保人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首先,在选择保险前要如同购买商品一样把应了解的东西搞清,明明白白买保险,不能人云亦云,比如要掌握欲买险种的责任范围、保险费率、保险期限、除外责任、受益对象等,达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程度。
其次,眼下热销的投资型或分红类保险种类不少,以后恐怕还会有类似险种出台,孰轻孰重,选你择它,关键要自己拿主意,这里需要关注的问题有几点:险种涵盖范围是否适合你,究竟有哪些保障功能,与其他险种比优劣如何;认真审查投资的承诺情况,计算投资后可能得到的回报,确定投保与否;根据自家资金实力,决定投多少资金为宜;保险公司的信誉度和实力怎样,值不值得选择。
第三,心中要有数,定位需准确。毕竟参加保险不能只为投资或分红受益得到高额回报,有效地化解防范风险依然是主导,投资或分红是保险的附加功能,如果单纯拿钱生钱就不再是保险的主要职能,这一点应该清楚。
此外,大凡投资就有风险,回报率不会一成不变,心理上要有较强承受能力,否则一旦回报发生变化,难以接受,必然造成负面影响。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现代社会里,利用手中余钱买一些保险,为财产和人寻觅经济保护伞,不失为良策;倘若再利用其另一属性去拓展个人投资和保障渠道,还能进一步激活保险潜在市场,疏导社会闲散资金的流向,强化社会和谐因素,使保险真正造福于民。
刘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