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3月2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我如何不想它
黄柏生
  文 / 黄柏生

  如今,我这个纯“布衣”也拥有不止一处设施完备的住所,但诡异的是,每入梦境,都置身70多年前入住的浙江北路南阳里。那里曾是美租界,杂如72家房客的石库门旧里。弗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满足”,是潜意识中人性的真正主宰,至理也!

  邻里好,赛珍宝 回溯那熟稔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寻常芳邻,总是心潮陡涨。

  “恐怖”的入殓师 被我大姐背地里唤作“三苏阿姨”的她,40岁上下,姓苏,苏州人,以专为死者整容梳妆(沪语“梳”音近“苏”)为业。她秀发齐耳,任何时候都穿着洁净利落,可邻居都避而远之——专与死人打交道,满身是晦气阴气,谁想“分享”?可是,在偌大的殡仪馆里,她却是人人青睐的顶级技师!一次黑帮械斗,一壮汉脸部被砍成“五花肉”,惨不忍睹。好个三苏阿姨,毫无惧色,像灵巧的绣娘,逐一无间缝合,再抹平敷色。大殓亮相,家属由惧转喜:没见过如此妙手回春、改变面貌的!三苏阿姨平时在家“潜伏”,以刺绣或编结打发时间,一旦得知邻居举丧,她总是主动劝慰并包揽逝者最后的尊严和端庄。我父亲去世那年,大姐才过“桃李年华”,我远未“弱冠”,三苏阿姨闻讯立即承揽一应事宜,还让我俩到现场全程观看:清洁遗体后,她用一根粗柔的环形布条,一头套住逝者的颈脖,一头套在自己的颈脖上,面面相觑,不时用布绳支起“对视者”头部,端详调整,不漏一处。及至容饰完成,她已汗贴衣衫……暖阳拂驱阴霾,三苏阿姨的家,在我眼里终于不再是“寒宫”了。

  席卷抢餐记 上世纪60年代,家中若突然稀客乍临,又正逢餐时,“鸽子笼”的住户真个抓狂。一个中秋午饭时,故里的老舅妈和两位表兄突然“空降”,母亲一面寒暄,一面瞅着大姐,可大姐虽机敏也非田螺姑娘。急切中,母亲突然神经合闸,唤我和姐去两房之隔的沪上著名的邹记刻字作(专营报刊字模)。他家连徒工共7人,每日准时开饭。母亲与女主人耳语几句,我仨即把他家才上桌的四菜一汤连饭桶席卷一空,那边还有话追来:“阿旺娘,不够我再烧!”老舅妈见我妈未庖厨而端上热气蒸腾的饭菜,目瞪口呆,返乡后频作传奇说项。

  我的“自由落体” 我住的二楼有一处十平方米左右的公用晒台,因为无人打理,木栏均已朽烂。6岁那年午饭后,我在晒台玩,突然听到栏下18户共用的水龙头处人声喧哗,我攀上木栏看究竟,于是连栏带人从五六米高处凌空摔落。我砸在平地,且有木栏衬垫,裤带崩断,血流如注。在场邻居一惊之后立即全员施救:毕家老爹弄来香灰和白毛巾按住,边让搂抱我的阿姨:“耸!耸!让孩子哭出声!”另一拨人急告我病中的父亲,济济十余人,前呼后拥,从浙江北路轮流搂抱至四川北路桥堍的外资“公济医院”(市一医院前身),凑齐15元洋元巨资急诊费,立即施救。终于,我仅以额头留下包公似的一抹小月疤痕而安然垂老!

  ……

  此类逸事在南阳里蜗居中,“诉”不胜“诉”。这样的“心标”谁会遗忘!在这帮庸碌却坦荡的草根中,40余年共处,浸润熏陶,让我增补平和待人、同舟共济、抱团取暖、视线平视之“钙”。因此,虽从小没赶上蒙受孔孟之道教诲的机遇,然而,诸芳邻的嘉行却成为我日常行止的规墨。现在,故园虽已荡平,但那心标的旌旗却一直在脑际猎猎飘拂。

  百余年前,语言大家、著名诗人刘半农写下名诗《教我如何不想她》,我不惴拙劣,仿而追念:盘树三匝不见巢,昔日胜景梦际绕;情为何物纷至沓,教我如何不想它、她、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夜上海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新民财经
   第A16版:股市大势/新民财经
   第A17版:新民财经/理念分享
   第A18版:家庭理财/新民财经
   第A19版:金色池塘
   第A2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2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22版:乐活年华/金色池塘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旧时邻居
教我如何不想它
“收纳”APP
书 法
我是老人了
新民晚报晚晴风景/金色池塘A20教我如何不想它 2019-03-23 2 2019年03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