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政府重申领土要求
叙外交部声明说,美国总统“不负责任的”言论再次反映了美国对以色列的“盲目偏袒”和对以色列侵略行为的支持。“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傲慢政策已成为加剧国际局势紧张、威胁国际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因素。”
当天,叙利亚外交部还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和安理会。信函指出,以色列占领的戈兰高地是叙利亚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国际法支持的一切手段从以色列手中收回戈兰高地仍是叙利亚国家政策的优先项,“这是一项永久权利,不接受妥协或放弃”。
对于戈兰高地的重要性,以色列一方的态度早已广为人知,但叙利亚人是什么态度呢?俄罗斯记者苏博京曾去过大马士革,在距巴沙尔总统府所在的卡西翁山不远的十月战争全景画馆,老总统哈菲兹·阿萨德的雕塑面朝西方,他手指的方向就是戈兰高地的主峰赫尔蒙山,叙利亚导游说:“老总统阿萨德曾表示,他终生的梦想就是将脚伸进加利利海,可是只要你站在戈兰高地上,你就会明白,以色列不可能放弃这个地方。”
西方媒体一再宣扬,面对武力强大的以色列,叙利亚最终将咽下丧失戈兰高地的苦果,“迦太基式的和平”是长久的,因为被内战打回石器时代的叙利亚无力发动战争。然而,德国新闻电视频道记者本雅明·科尼茨尼发现,和平的定义不仅取决于没有战争,还取决于没有“结构性暴力”。
当地居民效忠叙利亚
俄罗斯《专家》周刊曾在戈兰高地采访过许多土著居民,他们大多是德鲁兹人,被以色列统治多年,但依然效忠叙利亚。马贾多尔·萨姆斯村的德鲁兹屠户哈桑·法克赫尔·迪恩说,为了彻底吞并这块战略要冲,以色列竭力向当地人示好,不惜给予极具政治和经济价值的以色列公民身份,但应者寥寥,大多数德鲁兹人相信戈兰高地迟早会归还给叙利亚。
况且,叙利亚的德鲁兹人长期作为阿拉伯社会的异端,饱受主流逊尼派排挤,到了什叶派阿拉维派出身的老阿萨德总统掌权后才“翻身做主人”,成为叙国内颇受尊敬的“特权阶级”,不少德鲁兹精英成为军队和政府的高官。“叙利亚内战是包括以色列在内的西方国家故意制造的阴谋,目的是打破阿萨德家族收复戈兰高地的希望,我们始终把巴沙尔当作‘祖国’(指叙利亚)的化身,等待他把我们从以色列的占领中解放出来。”
长期以来,以色列的占领没有割断戈兰高地居民与叙利亚本土的联系,那里不仅是军事重镇,也是中东屈指可数的滑雪胜地,德鲁兹人靠经营旅店、餐馆和葡萄酒厂,从以色列游客身上赚取丰厚收入,德鲁兹农民在高地上种植的苹果也输往叙利亚市场。布卡塔镇的司机阿拉·阿维利说,内战降低了戈兰高地回归叙利亚的可能,“但别忘了,即便我们投入以色列的怀抱,还有战争后从戈兰高地驱逐到叙利亚的20万人,他们现在的后裔超过百万,这种仇恨不可能因以色列国防军的枪炮而泯灭”。
武力维系果实难长久
法国《世界报》记者雅克·福洛鲁指出,自2011年以来,以色列频繁空袭叙利亚,主要目的是阻止叙利亚向黎巴嫩真主党输送任何尖端武器以及阻止伊朗以直接或间接方式(比如通过什叶派民兵)实现在叙军事驻扎,可结果却是无论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还是黎巴嫩真主党都越来越接近以色列国境。特拉维夫国家安全研究所长的亚德林说,以色列过分剥夺叙利亚民族权利与尊严,只能导致阿萨德政权进一步依靠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来对抗,加剧地区纷争。“要记住以色列人口不足600万,而阿拉伯世界是三个亿,单靠武力维系的果实不具有长久性。”
亚德林不忘回顾一件往事,1948年5月,当美国在联合国投票表决支持以色列建国的消息传到莫斯科,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逡巡了半晌,然后说了一句:“中东不再会有和平。”目前来看,美国承认以色列占领戈兰高地合法,恐怕将意味着“没有和平的历史”继续延长。 本报记者 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