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中国大戏院,世界大舞台”的愿景,“演艺大世界”2019国际戏剧邀请展将于今年6月至10月在中国大戏院举办。16部作品中4部为亚洲首秀、2部为中国首演,演出场次近60场。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莎剧舞台本翻译项目”和上海戏剧学院合作的《威尼斯商人》,更是把全球首演放在上海。
国际剧目 呼应世界戏剧浪潮
当下的世界剧坛,致敬和解构经典成为浪潮。此次参演的国际剧目,也呼应这一潮流。并且,《秃头歌女》《奥赛罗》《电影女孩》均为亚洲首演,《伊利亚特》《手提箱里的死狗》为中国首演。荒诞派戏剧鼻祖之一的尤内斯库代表作《秃头歌女》里,既无秃头歌女,甚至根本就没有歌女。时至今日,剧中支离破碎的情景仍然迷惑着每一位勇于挑战的观众。红帽子剧团版以独特视角在滑稽和无聊之间折射出现实的荒谬、人生的痛苦。
《奥德赛》是德国“年度剧院”汉堡塔利亚剧院的新作,以两个孩子一起漂泊的视角,构建了两兄弟之间的戏剧情节,以他们的视角全新阐释希腊神话中最杰出的人。来自英国巡回剧团的《奥赛罗》,简洁而不失现代感,无论是一根根白炽灯管,还是带有符号表情的气球,都将莎士比亚笔端惊心动魄的“情杀”以现代风格淋漓尽致地展现,重新向当代观众传递信息。爱情与嫉妒、欲望与背叛、宗教与辩论、刺痛与幽默……
中国剧目 当代视角重审经典
此番参演的中国剧目,多数也是取材自经典文本,并且不限于小说、剧作,还包括民间传奇故事。音乐会《红楼梦音乐传奇》是指挥家兼戏剧导演蔡东铧的“乐剧”作品。音乐会以曹雪芹为主人公浅吟低唱引入17首诗词曲调,通过一场梦、一个园、一块玉、一炷香、一盏茶、一本书、一段情、一首曲,打造出一场立体的《红楼梦》戏曲音乐会。
话剧《五脊六兽》,由中国煤矿文工团制作,青年导演杨浥堃编剧、导演。该剧以轻快、灵动的风格,诙谐幽默的手法,借一对父子江南行购买“冥途路引”的故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生死的奇特见解。孝心人伦,借古喻今,略带忧伤的调皮气质。《等待果陀》由中国台湾艺术家吴兴国领衔的当代传奇剧场带来,曾经在沪上演出引发热议。当西方荒诞派剧目和东方戏曲腔调碰撞,当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贝克特的语言转化为戏曲的唱念做打,空空的舞台载歌载舞上演着极限的追逐与等待,确是开始了一场对生命的嬉笑怒骂又发人深省的关怀……
音乐剧《信》,改编自日本畅销悬疑作家东野圭吾同名小说,将犯罪、成长、社会的多重主题一同诠释。昆剧《玉簪记》则由上海昆剧团、邢金沙戏曲传习社以及首创郎园联合制作,邢金沙、温宇航联袂主演。该剧讲述书生潘必正寄居姑母所在的女贞观中时,与道姑陈妙常几经波折因一纸诗文两情相悦,却被姑母阻挠。
2007年,田沁鑫导演曾将《红玫瑰与白玫瑰》改编成同名话剧,并在之后推出两个版本,一个是大剧场版,一个是小剧场版。话剧《红白玫瑰》脱胎于两个版本之精华,以创新形式关注当下社会生活、热点话题。 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