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在网上付了960元票款、翌日收到快递送来两张《喜剧的忧伤》话剧票时,我的心情异常复杂——终于把文化消费当成日常消费之一了!这在以前可从没想过哟……
年逾花甲的我在计划经济时代有过的文化消费大概要数花五分、一角去公园游玩和看电影了。那时能温饱已不错,哪还敢想去剧场看戏啊?
改革开放春风吹拂,我们的生活如开花的芝麻,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向小康的路上奔跑时,精神生活也拉升了我的欢乐度。除了旅游,一些高档娱乐场所也有所涉猎,特别是文化娱乐,在与传统理念博弈中逐渐占了上风。看戏、听音乐会不再认为是有钱人的消遣了。我学生时代曾演出过情景剧,故对话剧情有独钟。于是,这几年经常把零用钱花在以观摩话剧为主兼听评弹和音乐会的开支上,甚至还带动妻子一起参与文化消费。作为勤俭持家出名的妻子,要她花几百元钱看一场戏简直是天方夜谭!之后在我的“循循善诱”下,渐渐被“同化”,女儿也时常买票请我们去看话剧和演唱会,与名人面对面、与歌星近距离,也使得她感觉心情愉悦!粗略估算一下,近两年来每年用于文化消费的支出约占生活费的百分之十。
其实,老年人如今吃穿富庶,倒是精神文化方面似感拮据。说穿了,我们这点养老金即使积攒起来大用场派不起,小用场不需要,还不如换成精神食粮来抚慰自己,把宅在屋里的“做人家”变成到艺术殿堂去“做客”!这样,既可给平淡生活增添几分时尚情调,又让快乐融入文化的情怀,使幸福更有温度、深度和高度,从而使晚霞愈加绚丽……